专家访谈|陈立生:把准把住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生命线和幸福线
时间:2024-03-26 17:35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

如何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广西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接受本报专访——把准把住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生命线和幸福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建设“五个家园”,把“精神家园”摆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把准把住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生命线和幸福线。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对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立生认为,要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定“五个认同”。

陈立生表示,我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与时俱进在“两个结合”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持续深化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加强“五史”“五观”宣传教育,加强对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湘江战役、桂林抗战文化等革命文化的研宣阐释。三是持续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选树宣传“八桂楷模”“最美”系列人物,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弘扬新时代精神。四是全面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挖掘整理广西中华文化符号,把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贯穿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各方面,推动广西歌圩、铜鼓、壮锦、边关、海洋、稻作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办好“广西三月三”等特色品牌活动。五是深入挖掘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资源。有效运用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使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温润心灵,在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中以心交心、心心相印。六是加快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各民族优秀语言文化创新交融,增进语言相通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