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种子深植童心——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时间:2024-10-10 09:32
来源:​广西日报、自治区民宗委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风采

“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

“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

……

10月8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吴鸿丽在升旗仪式上与学生互动,同学们回答坚定,铿锵之声,久久回荡。

爱国,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我们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地埋入每个学生心灵深处,让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永怀中国心、永铸中华魂,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吴鸿丽说。

日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该校共有师生1335名,少数民族师生占比43.8%。近年来,学校通过思想育魂、文化沁润、活动搭台,全力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内涵。

走进这个学校,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各处校园景观设置二维码,使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文化长廊,展示黄大年等各领域杰出人才的事迹,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童心;绿茵场上,三人板鞋、高杆绣球等民族体育项目妙趣横生,各族学生共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该校探索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的“四育人”教育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建设、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抓牢少年儿童成长的拔节育穗期,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思路、新方法。”吴鸿丽介绍。

“我们班有壮、汉、瑶、侗等民族的同学,同学们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10岁的吴芷涵是一名侗族学生,在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家”的温暖。

“学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了日常教学,还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广西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首任首席专家龚永辉教授走访该校后表示,这对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