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系列报道丨团结沃土 石榴花开——贵港市港北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侧记
时间:2023-11-10 09:39
来源:广西日报

“我们非常盼望和扬州朱自清学校的老师同学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展示我们广西贵港的风俗人情。我们长大后当好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今年暑假,扬州广陵·贵港港北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暨“红石榴”夏令营活动在扬州开营,贵港市港北区郁林路小学五年级3班的赵应麒作为夏令营学生代表,谈了自己的感想。据了解,4月份以来,贵港市港北区与江苏扬州市广陵区签署促进各民族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合作协议并持续开展系列交流活动,开创了广西与江苏城市城区在民族工作领域交流合作的的先河。

近年来,港北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市)区为契机,做细做实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奏响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民族交融曲。今年1月,港北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产业振兴 共同发展后劲足

走进位于港北区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在爱玛电动车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做好车架组装、线束连接、外壳安装等各项工序,做好每个产品。

33岁的黄秋勤是一名来自贵港桂平市的壮族同胞,她之前在广东东莞工作过7年,2020年7月份进入港北区的爱玛公司成为一名推广专员,月收入5000—6000元。“在贵港本地能有这样的公司提供这么一个岗位还是挺不错的,离家近,自己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处奔波;公司根据岗位需要,广泛接收各族员工就业,除了汉族,还有壮族、瑶族、仫佬族等各族员工,在公司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和睦相处。”黄秋勤对现在的工作、生活感到满意。

“我们贵港公司员工约500人,95%以上是当地的各族群众。”爱玛电动车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李舒宁说,往年当地群众大都是外出打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本地上班,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港北区大力发展经济,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增强发展后劲,激发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热情。目前,该区引进新能源电动车企业100多家,已建成投产50多家,形成年产500万台两轮电动车、50万台电动三轮车以及500万台(套)电动车零部件的产能,本地配套率达80%,已成为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产业、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零部件配套率、智能化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2022年,该区电动车产业总产值超220多亿元,推动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8000多人。

互嵌融合 共建和谐大家园

荷城社区位于贵港市港北区,有1.96万户6万人口,居住有壮、汉、苗、瑶、侗等17个民族,是贵港市常住人口最多、流动人口最多的社区,各族居民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共建美丽和谐新社区。

该社区建立10支服务小组,开办十几个公益服务项目。其中,“四点半课堂”“托起爱的地贫线”等一批公益服务项目荣获自治区学雷锋优秀公益服务项目,打造社区共建共治的“同心圆”。社区构建民族团结“五户四联”管理机制,共建立家庭联户组4258个,打破了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各民族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社区还建立民族团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社区民族事务治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社区。

近年来,港北区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合力构建相亲、相融、共富的幸福家园。该区培育了荷城社区、龙井村等2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打造“红色一家”“先锋物业”“幸福邻聚里”等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培育“壮美龙井”“幸福樟村”“宜居泗民”等农村民族团结进步模式;依托全市首个“商圈红色同心驿站”,帮助1600名各族群众就业经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

党建引领 搭建交融“连心桥”

2020年,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同胞杰力力父子,来到港北区开了一家烧烤店。开业不久,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社区党组织了解情况后,联系城管、市场监管、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召开协调会,对杰力力父子的烧烤店进行经营指导。“以前附近有居民对烧烤产生的油烟和噪音有意见,我们闹了矛盾。”杰力力父子说,在社区党员干部的调解与帮助下,烧烤店改进了排烟设施,提升了店面环境,既得到了邻近居民群众的认可,又促进了服务的改进。如今,烧烤店生意兴隆,杰力力又开了两家分店,一家人在贵港安居乐业。

港北区坚持推行“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民生、经济、教育、旅游、文化、服务等领域。该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每年落实不少于200万元的工作经费,组建工作专班,强力推动创建工作;成立村(社区)民族工作管理小组,选聘小区物业“红石榴”志愿者100多人,把民族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当先锋”等活动,6200多名党员到社区帮助各族群众“圆梦”3000多个,帮助各族群众就业5600多人次,解决揪心事、烦心事200多件。

港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秦一翔表示,城区党委、政府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各个领域奋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