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开展“无邪教创建”活动,用清风正气驱赶歪门邪道,以碧海清波守护无邪净土,是北海市开展法治社会建设的成功实践。2018年以来,北海市实现无邪教案件、无邪教人员活动、无反宣币出现的“三无”目标;海城区和3个街道办事处、14个社区通过自治区“无邪教创建”考核验收;23所小学获“无邪教校园”、15个居民小区获“无邪教小区”授牌。
德治加法治,正风气聚民心
北海市是典型的新兴移民城市,40万常住人口中,外来新增人口占2/3。外来人员的聚集,多元文化的交融,无疑给这座新兴城市带来无尽的活力,同时也会产生不同人群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文化认知和价值取向的碰撞与冲击,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20年前“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在北海的猖狂活动,是北海社会治理的一次深刻教训。
加强道德建设,通过持之以恒的人生价值观、社会公德和公共意识等教育,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统一到新时代北海发展的责任意识上来,在此基础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用法律规范市民的思想行为,是北海建设稳定和谐文明滨海城市的根本保证。
北海市坚持以“法律六进”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和外来人口等人群作为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对象,创新开展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计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抓好新兴媒体普法平台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各大新闻媒体开设法治栏目,完善北海普法网、手机短信普法云平台、无纸化普法考试平台,建立普法“微信”“微博”。积极推进“法治惠民工程”,每年到农村社区播放法治惠民电影540场,到基层开展法治文艺巡演200场。在城区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宣传长廊等常态化普法阵地。
创建加宣传,拒邪教尚科学
以“创建”带动宣传,以宣传促进“创建”,“无邪教创建”扎实推进。校园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北海市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重点。
2018年9月30日上午,北海市在海城区第十小学举行学法律、反邪教、展风采、迎国庆——北海市“天真无邪”主题系列之校园反邪教吉祥物设计大赛颁奖、北海市海城区“无邪教校园”授牌仪式,授予海城区23所中小学“无邪教校园”牌匾。第十小学学生演出的反邪教节目,把反邪教宣传推向高潮。
建立反邪教宣传教育警示基地。北海市各乡镇、街道办都建立一个以上的反邪教宣传教育警示基地,设置永久性反邪教标语和宣传板报。广泛开展反邪教宣传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集市、进小区等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和本地民俗节庆,各地防范办组织反邪教文艺演出,让广大民众在庆祝节日的欢乐中享受反邪教大餐。与广西反邪教网(www.guangxifxj.cn)联手组织大型反邪教宣传活动,通过网络现场直播扩大影响,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广西文明家庭拒绝邪教”的网络签名活动。
党建加警务,掌信息控社情
每年从北方来北海过冬的人有30万之多,被称为“候鸟人”。
与北海海滨公园一路之隔的金帝候鸟湾小区,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小区开发商是吉林省人,他发现小区开发首期住进的800户人有300户是东北老乡时,就在小区名字中间加上“候鸟”二字。
大量的“候鸟人”聚集北海,给北海的社会治安管理尤其是反邪教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金帝候鸟湾小区采用“小区党建+社区警务”模式,于2018年6月20日挂牌成立金帝候鸟湾党支部,由社区派驻干部任书记,东街派出所教导员挂任第一书记。党支部挂牌成立东街派出所候鸟湾警务室,组建警务巡防队,在小区招募义务治安员,通过依托警务室、巡逻队、治安员三支力量,发动居民自觉监督,对安全隐患进行举报。巡逻队除了开展义务巡逻、法律宣传,对流动人口实行管控,还积极开展无邪教创建活动。
“小区党建+社区警务+N”是北海市社会管控治理的一盘大棋。公安机关借助党建进社区的优势,利用智慧警务提升小区安防水平。积极开展案件回访、爱民走访、警民恳谈、结对帮扶、警务开放日、社区接待等活动,推动楼盘小区的平安建设,实现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使警务活动进社区常态化,极大提高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力。
健全信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是北海市强化治安管理,开展“无邪教创建”的又一抓手。在城区各社区建立长期信息通道,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反邪教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在每一网格内再划分若干个居民小组,由网格长带领居民网格员构建了网格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