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防城港市紧密团结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以兴边富民示范创建点为载体,扎实推进兴边富民示范创建各项工作开展,全市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兴边富民示范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资金投入,示范创建根基得到巩固。2021年争取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22万元,为边境地各族群众实施屯级道路硬化、饮水、桥梁等24个项目,切实改善边境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兴边富民行动资金实施兴边富民项目,除支持边境县(市、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外,重点投入兴边富民示范创建点建设,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东兴市等13个单位获得首批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单位命名。
强化民生改善,边民稳边固边意识提高。各创建点通过脱贫攻坚和示范创建,全力推进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示范单位教育得到充分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社会保障体系完善,60周岁以上人员100%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便民服务体系健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有比较健全的服务网点,进一步巩固了边境地区的安宁稳定。
强化乡村治理,示范点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各创建点以开展“红色边关大家走”、“建设同心文化广场(长廊、文艺队、体育队)”活动为载体,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兴边富民示范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编制实用性村级建设规划,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风貌改造,大力整顿脏乱差,开展绿化、亮化、美化行动,村庄更加有序、整洁、美丽。如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防城区水营街道丹竹江村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规划有序,通过实施兴边富民示范创建,实施示范村屯风貌改善,民族特色突出,环境干净整洁宜人,边关民族风情浓郁。
强化示范带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提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市、县两级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进机关(单位)、进企业(园区)、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景区〕活动,在边境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百点工程”,打造了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等一批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群众富、环境好、村容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培育命名了72个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利用三年(2019—2021年)时间,在边境地区(东兴市、防城区)开展“百点工程”,培育命名3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形成边境一线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促进边境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边境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2019年以来,先后有防城港市中医医院荣获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东兴市、十万山瑶族乡等7个单位荣获第四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下一步,防城港市以“边境地区民族团结模范长廊”建设为契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人民生活富裕、边民幸福和谐、突出各自特色为抓手,通过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内容,拓展创建工作领域和形式,促进边境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