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苗、瑶、侗、壮、汉等五个主体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山区县,总人口1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近年来,自治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结出硕硕果实。
精准扶贫同奔小康路
作为桂林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不让一个贫困村屯落伍”要求,借助党的民族政策和粤桂扶贫协作契机,狠抓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加力脱贫攻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16年以来,全县共减贫31000多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8.7%下降至2019年底的0.26%。2019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脱贫摘帽。
传承文化增强认同感
利用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戏台,全县119个行政村197支农村业余文艺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编排文艺节目,巡回乡村开展文艺演出,向广大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惠民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民族团结典型等。借助龙胜“百节之县”优势,举办壮族“开耕节”、瑶族“晒衣节”、侗族“鼓楼文化节”、苗族“跳香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龙胜县申报获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17项、县级58项。增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民族联姻倡导新风尚
注重引导各民族群众逐步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打破世俗观念,互通婚姻、相互融合,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泗水乡龙甸村里排壮寨侯正荣一家11口人,通过联姻,四代同堂,汇集了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的成员,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曾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江底乡城岭盘瑶村170多户人家700多人,90%以上家庭都有“上门女婿”,近的来自本乡、本县,远的来自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成为出了名的“驸马村”、多民族聚居融合村。如今,全县不同民族间通婚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两个及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
政策支持营造好环境
多管齐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出台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实施意见》,全县建起了平安壮寨、黄洛瑶寨、广南侗寨、布弄苗寨等30多个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起草工作正在征求意见中。这些较为完善的民族自治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龙胜繁荣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创先争优树立新标杆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和系统性工作来抓,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族部门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制定《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责任管理、考评标准办法,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示范乡镇、示范社区(村)、示范学校、示范企业、示范团体创建活动,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提升创建水平。
目前,自国家、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教育局等3个单位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杨艳琼等4名同志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龙胜各族自治县实验中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另有多个单位、个人获得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