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5个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1%,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保存有最完好的各民族原生态文化。近年来,该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绽放民族传统文化魅力。
打造民族特色品牌。龙胜民族节庆十分丰富,被誉为“百节之县”,被中国民族节庆专委会授予“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村组一级组织举办的民族节庆活动有侗年节、祭萨节、传歌节、花炮节、广福王节、红衣节、姑娘节、开耕节、祭茶节等等,乡镇一级组织举办的民族节庆活动有鼓楼文化节、跳香节、敬牛节、鱼宴节、盘王节、晒衣节等等,全县形成了县乡村都有自己的品牌节庆活动的格局。龙胜还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龙脊梯田文化节、2届农民丰收节、4届龙脊梯田百公里跑山赛。被称为“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瑶寨红瑶妇女表演的长发梳妆与龙脊梯田文化节已经成为龙胜县靓丽的民族文化品牌,该县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龙脊梯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稻耕文化旅游节”活动被列入70个全国最具特色庆丰收活动。这些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嵌入、植入、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深耕非遗文化传承。龙胜颁布了《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对全县民歌、舞蹈、曲艺、民间文学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搜集和整理,完成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古籍》《龙胜各族自治县碑文集》《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知识读本》和《龙胜少数民族概况》丛书的《侗族》《壮族》《盘瑶》编纂出版工作。目前,龙胜县申报获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17项、县级58项。建有红瑶服饰传承示范基地,有4人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骨干和民间文化传承人已达1000余人。2017年平等镇广南侗寨成立了“广南传统建筑与民俗文化国际保护中心”。
创新宣传推介渠道。邀请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到龙胜采访拍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有关大型记录片,打响以“传承红色记忆·穿越时光之旅”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品牌。通过中央电视台《一村一寨总关情》专题报道大寨村红瑶同胞脱贫致富的做法,大寨村和老挝象龙村结成减贫经验交流友好村。创作推出了《洗三朝》、《瑶妹羞羞》、《搾油》、《斗竹》、《侗寨传奇》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并获得自治区级以上不同奖励。今年9月龙胜组团参加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2021中国·深圳(第7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把龙胜特色农旅品牌推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向全国,助推龙胜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