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中让铸牢润物无声,桂林的有效探索

时间:2024-01-18 17:10    来源:中国民族报

广西桂林市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金字招牌,深入挖掘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中的民族团结进步价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不断深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旅游场景中“润物无声”。

践行“两山”理念,绘好“山水长卷”。在推动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过程中,桂林积极赋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让各族群众从旅游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同时引导各地游客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中,不断增强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漓江风光。桂林市民宗委供图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桂林坚持把漓江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先后成立桂林山水保护研究院,推进漓江整体保护申报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启动“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创建工作,定期召开漓江生态保护司法联动会议,率先在全国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保护机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体系,团结和带领漓江两岸各族群众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旅游碗”、吃“生态饭”,依托特色村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共同保持好桂林山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共同描绘好“一江碧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山水长卷。如,漓江发源地——华江瑶族乡于2020年底启动“华江九寨”项目建设,打造了9个不同主题的宜居宜游村寨,发展民宿、农家乐、瘦身鱼、竹林鸡、六峒茶等特色生态农旅产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实现了良性循环。各族游客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共品特色美食、共赏生态美景、共写团结美篇,在最美山水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在桂林市辰山社区,各族群众一起准备“长桌宴”美食。桂林市民宗委供图

注入文化内涵,做好“文旅大餐”。桂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汇之地。桂林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南方著名的文化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爱国基因。

2022年任远小学开展“壮族三月三,最美中国梦”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桂林市民宗委供图

近年来,桂林坚持以文塑旅,用好红色文化,打造了长征文化品牌;用好民俗文化,打造了“三月三”等特色节庆品牌;用好戏曲文化,打造了“桂林有戏”“桂林有礼”“桂林有缘”文化品牌;用好美食文化,打造了“桂林经典”“桂花传说”特色餐饮品牌等,并将品牌建设融入“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各环节,形成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持续增强桂林旅游文化内涵和文化品质。

2023年4月22日桂林市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壮族三月三民族文艺汇演启动仪式。桂林市民宗委供图

始终坚持以旅彰文,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嵌入各类景点景区、商业街区、车站码头、市民广场、住宿餐饮经营场所等,先后建成同心文化广场120余个,建设象山公园、七星景区、灵渠景区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旅景区,赋予桂林旅游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更为深刻的价值引领。如,象鼻山景区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景区环境建设、景区文化活动、旅游对外宣传、旅游解说服务“四个结合”,让各族游客充分感受桂林山水之精华、中华文化之优秀、民族团结之大美。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获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龙潭寨新貌。桂林市民宗委供图

挖掘历史底蕴,讲好“三交”故事。桂林是世界上具有3处万年古陶遗址的城市,共发现史前遗址169处;桂林是秦始皇设置的岭南三郡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市区范围内有文物古迹552处。

桂林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深入推进考古文旅,充分挖掘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兴安秦城遗址、灵渠遗址、明靖江王府和靖江王墓群、历代摩崖石刻等文物资源中蕴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科学统筹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持续加强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桂林博物馆、灵渠博物院、桂海碑林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建设,系统整理各民族“三交”的历史见证,用文博古籍串点成线书写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史料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依据,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旅解说机制,深入讲好各民族“三交”的历史故事。

目前,桂林各类文博场馆均实现免费对外开放,“历史文化游”“考古探险游”等“考古+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址、两馆、三个中心、四大主题景观、五大旅游项目”热度持续提升。游客们通过参观游览,进一步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桂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