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19-12-06 00:00
来源:贺州市民宗委

近年来,贺州市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入挖掘民族县、民族乡、民族村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知名度、树立新形象,促进了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加工业

深入挖掘和保护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生产技艺,选择有文化底蕴和开发价值的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如瑶绣、大花炮等,扶持和发展家庭小作坊,积极生产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食品、旅游纪念品等。

近年来,广西富川冬梅瑶绣有限公司、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相继运营,带动全市近2000名瑶族妇女就业,人年均创收6000元以上。其中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在步头镇、贺街镇和贺州市区开办3家瑶族服饰生产工作室,年生产瑶绣9000多片(块),瑶族服饰2000多套,瑶绣工艺品10000余件,培养绣娘600多人。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业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村寨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民宿、餐饮,发展壮大少数民族特色乡村旅游。

目前,贺州市已初步建成南乡西溪温泉、富川秀水状元村、凤溪瑶寨、深坡古村以及昭平黄姚凤立壮寨、富罗瑶山村、八步黄洞月弯旅游休闲度假区等一批少数民族村寨特色旅游景点。其中,富川县朝东镇岔山村作为潇贺古道进入广西的第一站,从一个贫困发生率近40%的贫困村,变成了旅游名村,高峰期游客量一天达到2万人次以上,当地的小吃梳子粑日销售最高纪录达1万个,日营业额超2万多元。

大力实施少数民族文化惠民工程

以少数民族乡村为阵地,以少数民族群众为主体,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培育少数民族民间文艺队伍,积极举办各类公益演出或跟旅游景区合作举办商业演出,让少数民族乡文艺活动从“穷开心”向“富娱乐”转型。

目前全市共有127个少数民族村成立了民间文艺队,人数达1000多人,文艺队每年表演节目达600场次,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途径之一。如黄洞瑶族乡黄洞村近年来成立了多支村级瑶族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包括2支共50人的瑶族八音队,3支共200人的民间山歌队,2支共160人的瑶族刺绣队,1支50人的瑶族歌舞队,并在月湾茶园景区开辟了能容纳1000多人的演出场地,排演黄洞村原生态节目;该村文艺户赵有福、赵县英等多人参演的《鼓动瑶山》,获得“全国鼓舞鼓乐大赛”一等奖,同时还获得国家级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近年来,黄洞村已接待了来自美国、法国、泰国、日本、越南等中外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大专院校师生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