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平桂区:着力夯实五大基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1-12-07 20:18
来源:平桂区民宗局

近年来,平桂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全区、贺州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7”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广西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平桂力量。目前,全区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贺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1个。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石。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位谋划、统筹施策,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为推进全区民族工作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高位谋划、统筹施策,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成立以区委、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方案,建立健全机制,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大力宣扬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区发展经济,稳定就业,改善基础设施以及提高教育医疗水平;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继承和创新发展工作,形成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三是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党委常委会、党组理论中心组、干部职工会议、学校教育中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全区、贺州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组织辖区全体干部职工收看《同心共筑中国梦》专题片,对处级、科级和村(社区)“三级”干部进行了全员培训,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石。四是坚持“品德为根本,能力为导向”,夯实民族团结工作的人才基础。落实好干部标准,培养了一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19个人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目前,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占配备的区管领导干部23.5%。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石。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该区始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是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载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通过开展共植“同心林”“感党恩 跟党走”民族团结进步、党史教育等系列活动,积极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创造条件,让各族干部群众明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大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工作,让各族群众“搬得来、留得住、有保障、能致富”。依托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等园区促进产业园和移民新城融合,打造“就业园区化”;新建文华学校、贺州市民族学校和第四幼儿园,满足易地搬迁户子女就学需求;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看病难问题。该区获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荣誉称号。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投入17.44亿元用于各类学校建设,新建学校5所,幼儿园8所,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各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石。该区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坚持“保护为基础,创新为核心”,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先后出版了《平桂土瑶》《七彩盛会·魅力土瑶》等书籍,创作了《秀美土瑶 圆梦脱贫》《长鼓激荡的回声》等专题片和画册,建立了平桂区土瑶生活馆、沙田镇土瑶文化展览馆和金竹村瑶绣馆。平桂盘瑶度戒、平桂瑶族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获自治区级非遗称号。具有“平桂特色”的《歌堂夜》《瑶山夜雨》等一批原创作品节目在全国、自治区文艺赛事中获得奖项,其中《瑶山夜雨》成功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二是丰富文化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广西率先举办“唱响新时代”文艺宣讲十九大精神桂粤湘三省区(中国•平桂)歌会。成功举办“重钙之都•魅力平桂”第十四届中国瑶族盘王节、第三届中国(贺州)石材•碳酸钙展览会等大型展演。聚焦“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创新开展红歌快闪颂党恩、红歌大合唱、党史经典诵读、摄影书画展、学习强国答题挑战赛等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槽碓村“庆国庆 迎中秋 话脱贫”森林之夜音乐会、“土瑶马窝文化节”、丰收节以及开展民族文化讲座、山歌比赛、绘画展、摄影展等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拓宽宣传渠道,讲好平桂民族团结好故事。在央视、人民网、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中,以文学纪实、专题片、漫画等多种方式生动展现了“土瑶”村“一步跨千年”的蜕变,其中央视新闻频道《“走进乡村看小康”直播特别节目》走进槽碓村,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与厚爱。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石。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为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该区强化统筹,精准施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社会基础。一是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团结带领辖区各族人民,围绕建设“区强民富境美人和”新平桂的发展目标,聚焦脱贫攻坚和全力东融“两大主战场”,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2020年GDP增长13.7%,增速在全广西111个县(区)中排名第一,荣获“2019年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2021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53.1亿元,增长18.3%;1—10月规上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增长45.1%;固定资产投资74.9亿元,增长24.4%;财政收入9.6亿元,增长26.7%,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区排名第一。二是全力攻克贫困堡垒,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力推动民族聚居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累计投入各级扶贫资金4.5亿元,有效改善了“土瑶”聚居区的生产生活条件。2021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33亿元,“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稳步推进。率先在广西开展农村低收入人群监测与帮扶工作,首创防贫预警干预“七步走”机制并入选民政部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持续加大“土瑶”聚居区扶持力度,编制实施“土瑶”聚居区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三是全力做好民生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投入17.44亿元用于各类学校建设,在贺州市率先实现“9+3”教育免费,区人民医院、文体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群众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年稳步增长。稳步推进幸福乡村建设,成功创建了“中国长寿之乡”和“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羊头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大平瑶族乡(腐竹)获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推进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石。该区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机制,打造“三支队伍”,做好对民族关系趋势的预测研判。二是深入开展“五进”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举办农村宗教治理专项培训班,压实宗教三级网格两级责任制,不断提高宗教(民间信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三是不断强化发展与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增强各族群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大力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和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推行基层矛盾纠纷“顺手调”工作机制,高规格建成三网融合的综治中心,高水平完成普法任务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连年下降,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0年,平桂区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称号,全区社会安全稳定动态工作排广西第15位,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以来,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各族群众团结和谐、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