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创新举措着力解决非公服务力量小散弱问题

时间:2019-05-17 00:00    来源:广西统一战线


2017年以来,贺州市切实围绕促进“两个健康”主题,立足本市工作实际,整合非公服务资源创新推行市非公办与市工商联、市辖区(八步区、平桂区)非公办三家合署办公成立贺州市非公服务中心,有效解决服务非公企业力度不大,合力不强,人员少、各自为政的小散弱局面。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工作效能,构建起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大统战工作机制。

合署办公的非公服务中心有效突破协调职能部门解决企业问题的困境,非公办拓宽了企业资源和延伸了工作手臂,通过加大服务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力度,全市服务非公有制企业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强化服务,着力解决办事难问题

2018年以来,贺州市推动三个常态化服务非公企业,为非公企业解决涉及项目审批、融资、用地、用电等问题。

(一)推动厅级领导联系服务非公企业制度常态化。根据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要求,年初印发了《关于做好我市厅级领导联系服务非公有制强优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贺非公办〔2018〕3号),确定了全市35位厅级领导联系的89家非公企业。据统计,该市厅级领导在走访服务企业过程中共为35家企业现场协调解决35个企业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其余企业在厅级领导走访反映的38个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经由市非公办梳理分类已转交各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进行专题解决。在厅级领导走访调研非公企业过程中,非公办与各责任单位通过建立健全问题梳理、分类解决、办结督查三项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使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推动互联网+非公服务的工作模式常态化。为真实了解、全面收集非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两级非公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大力推行“线上受理、线下协同”互联网+非公服务的工作模式,有效推广使用广西非公经济服务平台。在“线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开展走访调研、座谈会、专题协商会活动中,发放困难问题清单给企业填报,并将企业反映的问题通过“一企一表”的方式报送给市非公办。在“线上”,通过“贺州统战”“贺商”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商协会收集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并动员全市2万名非公经济人士关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广西非公经济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家通过平台反映诉求,打造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收集企业问题和困难的“互联网+”智慧模式。此外,进一步明确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不定期通知涉及的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问题协调会,通报非公企业反映问题情况,协商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推动非公企业在平台上反映问题的解决。截止目前,全市非公企业注册平台人数达19730人,督办、政务人员1500多人。2018年共受理企业反映问题300多件,受理率达100%,满意度92.5%。

(三)推动政企对接会议制度常态化。针对全市非公企业通过不同渠道反映上来的问题分门别类反馈到相关部门,由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后召开部门与企业的现场互动解答企业的问题。2018召开了旺高工业园区、粤桂产业示范区的专场政企对接会,38个部门与园区51个企业参加会议共解决企业反映的105个问题。再次,建立收集解决非公企业问题困难机制。将厅级领导联系服务非公企业制度、发放非公企业协调事项申请表结合,定期收集民营企业的困难问题、意见建议并整理分类,通过政银企对接会、周末会商制度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形成常态机制,解决涉及项目审批、用地、用电等方面的问题180多个。

二、注重引导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源头活力

一是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学现代经济体系和企业管理理念。组织非公经济人士赴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提升非公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定期举办“对话创业大咖”系列讲座,组织本地企业家与国内知名的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思路。利用“非公商学院”,举办“非公商学院商会班”、“非公商学院行业班”等形式,培训企业家前沿知识、创新意识,全面提升本地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二搭建企业宣传桥梁。开展贺州市非公经济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实现常态化传播非公经济正能量、弘扬企业家精神,树立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良好形象,培养本地企业家走出去的信心。三是组织开展光彩行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及社会各界捐资捐物近2000万元;组织120家民营企业与138个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落实帮扶项目215个,项目资金达1.1亿元,受帮扶人数1.7万人。积极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安排。全市非公经济人士担任全国工商联执委2人;担任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2人,执委7人;担任市工商联副主席9人、执委64人;担任自治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85人。

三、助力企业抢抓东融机遇,实现融合发展

一是搭桥。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工商联、商会组织的交流,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商会的合作,先后组织10多批100多人次前往深圳市、佛山市及南海区与相关企业对接。二是帮助企业家业务东扩。通过香港、澳门同乡会,以及广东方面的友好商会,多次帮助本地的企业实现产品对接。组织27家企业参加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暨行业合作对接会。三是引商入贺。创新打造大湾区“两岸四地”创客中心。将平桂区冶炼厂旧址作为创客中心选址,计划引进香港相关企业投资。通过港澳社团组织引进康养综合体等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105亿元。加大“以侨引侨”力度,建立“华商创业园”项目,总体规划1000亩,一期项目规划总投资3.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