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创新推行“1234”工作模式有效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

时间:2019-04-19 00:00    来源:贺州市委统战部

近年来,贺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创新推行“1234”工作模式(即:一载体二阵地三机制四平台),为非公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构建检察官与非公企业点对点、人对人便捷服务通道。

依托一个载体,打开服务非公企业的门槛子探索在全市168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挂牌设立检察官工作联络室,并依托这一载体,开启服务非公企业的绿色直通车。此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服务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中加强联系配合的意见》等文件,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及市检察院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开展调研,及时了解非公有制经济最新政策和发展情况,共同解决非公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风险及法律问题。统一悬挂牌匾,张贴公布检察官姓名及联系方式,列出包括受理非公企业的申诉案件、控告和举报案件、提供法律服务等三方面11项的服务清单,及时受理非公企业的申诉、控告和举报,为非公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已受理非公企业申诉、控告、举报等案件54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800多万元,

打造二个阵地,拓宽服务非公企业的金点子。一是设立非公企业服务窗口,针对涉及非公企业的控告、申诉、举报,在综合检务服务大厅设置专门服务窗口,安排专人审查受理,受理后及时分流到相应业务部门进行办理,并准确提供对该类案件的程序性信息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建立企业家法治家园,打造企业家与检察官座谈交流、面对面进行法律咨询的主阵地,有效增强企业主防范法律风险能力。共接待非公企业家237人次,真正实现咨询、受理、服务、预防四位一体,切实增强服务保障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引导非公企业人士致富思源,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危房改造等公益活动,捐款捐物累计达80多万元。

建立三个制度,挖掘服务非公企业的妙法子一是建立信息交流通报机制。充分发挥工商联联系面广、信息来源多、整合各方资源能力强的优势,收集非公企业反映的司法问题62个,已协调解决58个。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席会议34次,互相通报开展服务非公企业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工作形势,研究服务非公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对策和措施。三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开展走访、回访活动54次,加强与非公企业各代表日常联系沟通,建立一企一档服务非公企业档案,及时发现掌握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在履行服务、监督管理企业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并及时查办和依法纠正,增强工作实效。如,在回访昭平县全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发现,该公司依法享受免税的项目被昭平县国家税务部门核定为征收项目,通过调查,为企业挽回征收款4万多元。

搭建四个平台,探索服务非公企业新路子一是搭建微信平台。企业主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控告、申诉、法律咨询等,检察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实时、快速、便捷地了解非公企业的服务需求,协调解决其涉法涉诉问题,实时向非公企业主发送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犯罪案例,向企业主进行犯罪预防宣传,从法律层面上提升企业的避险能力。二是搭建法律咨询平台。接受非公企业法律咨询250多次,解决实际问题43个。如,华泰药业有限公司通过检察官工作联络室渠道,向检察官提出该公司因一名业务员携款逃跑导致公司损失7万多元的法律援助时,昭平县人民检察院主动建议该公司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到公安机关立案以便尽快挽回损失,赢得了非公企业的点赞三是搭建建议对话平台。根据企业反映的问题,协调行政执法部门召开对话,解决问题。如,在协调处理钟山中源石业有限公司与企业旁边鱼塘业主因死鱼事件引发纠纷过程中,发现中源石业的污水排放存在漏洞,遂向环保部门发出加强监管的检察建议获环保部门采纳,企业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四是搭建协同办案平台。针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乱作为和慢作为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制定出台《关于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申请监督案件快速办理工作机制的意见》和《贺州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建立快速办理非公企业申诉、控告、举报案件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办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