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提案护航农村电商健康发展
时间:2019-03-07 00:00
来源:团结报

一个橙子从摘果到走上城市餐桌,会经历哪些“漂流”方式?盛产脐橙的江西省安远县近年来选择了一条颇为“时髦”的路径:通过“触电”,为赣南脐橙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仅扩大了脐橙的销售半径和规模,还有效带动数万群众脱贫致富。

这就是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领域散发的“魔力”。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方兴未艾,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文件、措施进行部署。2月19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要“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通知》,再次对农村电商发展作出部署。

“农村电商作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发展迅猛。”今年,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关于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乡村振兴的提案,为助力农村电商健康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现状:潜力巨大问题不容忽视

福建省永泰县是福建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当地,两位农民兄弟返乡后创办了网店,直接带动30多家农户实现就业。2017年,两兄弟还通过自己的网店,解决了当地25万斤生姜滞销的难题,收购价从每斤8角涨到3元,让不少农民腰包鼓了起来。

这是民建中央调研组赴永泰县调研时发现的故事。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贫困县网络零售额增速36.4%,高出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速12.5个百分点。同时,截至2018年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覆盖88.6%的国家级贫困县。

“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农村电商对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就业和脱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路径。”对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十分看好。

不过,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短板”,经历着成长的“痛点”。为此,2018年,民建中央专门组成调研组,先后赴福建、江西等地开展调研,实地走访乡镇村户、小微网店、物流企业、作坊与合作社等,召开6场座谈会,深入了解农村电商的发展状况。

经过调研,民建中央认为,目前,农产品电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农村地区网络购物规模远大于网络销售规模,部分地区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的比例高达10:1,农产品上行依然困难重重。

“农村电商发展的初衷,是通过电子商务,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实现良性流通,然而,发展至今,真正的难题不在于如何让农民通过网购解决生活所需,而是如何让农产品通过网络走进城市,也就是农产品上行问题。”李世杰说。

那么,症结究竟在哪?

李世杰分析认为,农产品“四化”程度(“四化”即标准化、规模化、可电商化、品牌化)较低,是制约农产品上行的重要原因。

以规模化为例。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格局仍以小农经济、分散种植为主,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存在矛盾,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供应能力。”李世杰指出,电子商务是“爆品市场”,一旦打开销路,产量就要跟得上,如果跟不上,甚至以次充好,就会损害品牌运营,不利于农村电商的长远发展。

“人才、资金、物流,这些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痛点’。”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告诉记者,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尚在起步阶段,还面临着物流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这成为阻碍农产品上行、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

变革:“四化”共进加强有效供给

破解农产品上行难的密钥在哪里?江西瑞金的“廖奶奶咸鸭蛋”或许能给出部分答案。

因制作的咸鸭蛋风味独特,2015年4月,江西瑞金凤岗村80多岁的廖奶奶在家人的帮助下,将自己制作的咸鸭蛋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销量不断上涨,8个月后,在有关部门协助下,廖奶奶创建了咸鸭蛋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一同致富,还形成了“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确保咸鸭蛋标准化生产和稳定供应的同时,也打响了“廖奶奶咸鸭蛋”的品牌。

“标准化、规模化、可电商化、品牌化程度对农产品上行至关重要,要下大气力进行推进。”李世杰说。

在提交的提案中,民建中央就如何推进“四化”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规模化生产是应对电商“爆品市场”特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产品是否具备持续稳定供应能力的重要保障。为此,民建中央认为,要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资源,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民建中央同时认为,要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加强产品品控和分等、分级,建立农户会用、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

关于可电商化和品牌化,民建中央还建议,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的多元化、规范化开发,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强符合电商要求的农产品包装的设计、研发,加速实现农产品由普通商品到电商商品的转变。同时,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电商企业深度参与,深入挖掘优特农产品,加速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并推动建立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

“农村电商的发展,倒逼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品质提升。”吴志明说。吴志明建议,积极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动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妥善处理好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关系,警惕新的剪刀差的出现。

护航:完善农村电商发展服务体系

除推进农产品“四化”程度外,农村电商发展所遭遇的资金、物流等“痛点”,又将如何消除?

“盘活用好各类资源,真正实现集约高效发展。”李世杰一言以蔽之。

“比如说资金问题。当前,农村电商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财政资金使用灵活性和社会资本融入还不够,这就需要进一步创新农村电商综合金融服务。”李世杰说。

对此,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提出了破解之道,即引导建立“农村电商发展基金”,为农村电商创业者提供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三农”服务,开发适合农村电商发展的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手续,开展供应链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注入,逐步提高风险投资等市场化扶持方式的比例。

除此之外,民建中央还建议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提出推动建立农村电商发展协调机制,将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加强电商带动农民增收和建卡立档贫困户就业、脱贫等方面的监测;合理规划农村物流布局等建议。

值得一说的是,除提交提案进行呼吁外,近年来,民建中央还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去年8月,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下,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牵头成立了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为我国电商扶贫、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李晓林介绍说,2019年,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将从“三品一标认证、区域品牌打造、品牌推介洽谈会、助推产业发展”四个维度开展工作。

“我们希望尽己之力,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出具有当地特色、市场需求的种养殖业,并使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真正走出大山,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上行,推动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晓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