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吹响民族文字古籍人才建设号角

时间:2023-09-26 17:09    来源:广西民族报社、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经研究决定,由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和广西教育出版社牵头开展全国古壮字古籍人才培养先期试点工作,并要求广西在古籍人才培养上先行先试,探索新路,形成示范,9月21日,由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和广西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民族文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建设培训班(第一期)在南宁开班,开班仪式上,主办方正式公布人才培养六项规划,吹响了民族文字古籍人才建设的号角。

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业务处处长杨硕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学员授课。

培训班现场。

广西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吴春霞表示,该社与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将通过举办“民族文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建设培训班”,启动“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库”建设,建设“古籍学堂”人才培养平台,开发人才服务软件,实施项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古籍人才的宣传力度等六项举措,打造一支从搜集一线到出版宣传及数字化全流程的古籍人才工作队伍。

壮族天琴艺术传承人李向荣带来天琴弹唱。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排头兵,为少数民族古籍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广西总结人才培养的‘四支队伍’,为全国民族古籍人才的分类开了先河。”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业务处处长杨硕在为培训班学员授课时说。他表示,希望广西继续抓好理论建设、项目建设和人才建设,培养民文古籍与汉文古籍兼修的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为全国古籍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多经验。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各方力量,培育组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四支队伍”,即一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一支市县民族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支专家学者队伍、一支编辑出版和数字化工作队伍。“四支队伍”目前有12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的青年学者30多人,他们分别承担古籍抢救搜集、翻译整理、保护研究、出版利用、数字化等任务,为广西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培训班共有学员75人,其中有来自柳州三江,河池金城江、罗城、东兰县、都安、大化,来宾忻城等县区(自治县)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民族文化工作者,有来自高校、民族语文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出版社、科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编辑出版和数字化工作者。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制,打造全环节的专业团队,推动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提升广西古籍工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