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加入中国致公党,从那时起,“致力为公”成了我前行的方向……
2010年8月,我受国务院侨办派遣,往老挝万象华侨寮都公学援教以及完成公派任务、学校返聘,总共在寮都工作生活五年的经历,同时分享我在践行“致力为公”这个目标过程中,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国家外派教师和“民间外交官”,在“一带一路”对中华文化传播、输出工作中建立和维护中、老友谊应有的职责,并努力使之落到实处而获得的幸福和快乐。
寮都公学成立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烽烟四起的1937年。为了使子孙后代在异国他乡能学习中华文化,老挝当地爱国华人华侨自发集资办了这所非营利性普通教育学校。发展至今,从幼儿园到高中,全校共2800学生。学制上,老挝文服从国家教育部领导;中文则学校具有自行主办小学、初中、高中(三年)毕业考试权。
走马上任三尺讲台
2010年老挝教育部出台新规:普通教育学校高中阶段的老挝文由原来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来到寮都,我应运担任寮都公学第一届“高中四年级”中文班主任及汉语课教师。
学校给的教材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上、下册。厚厚的两本现代汉语理论书,是国内大学中文系本科教材,这对海外普通学校高中生来讲何其高难!也没人告诉我“高四”汉语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问谁呢?援教学校在师资、教材等方面本来就期待我们的帮助,这些问题只能自行摸索解决。首先,我把思想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转换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第二,对这套教材作出了降低难度、选择性讲授的处理,第三,定制了“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和“辅导学生应考HSK”这两大教学目标。课堂上我遵循师祖孔夫子的教诲,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们一道领悟天、地、人三才共生共荣的道理,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性魅力和新时代风采。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语言能力训练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我设置一个又一个问题,孩子们踊跃抢答,真的感到特别享受。
2016年9月,寮都高四班成为了第一届厦门大学汉语专业“预科班”,此时重返寮都的我,高四班主任及HSK教学工作,又历史地落到我身上。
HSK是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是外国人到中国留学的凭证。分初(1、2)、中(3、4)、高(5、6)三个级别。
辅导学生参加HSK,五年间我经历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研读《考试大纲》及大纲对不同级别词汇要求,以不变应万变,与学生共同学习迎考。学校规定高三通过HSK四级(中级)就可以拿到中文高中毕业证,到了高四,我鼓励同学们向最高级别进军。截至2018届,我所教的班级学生报考HSK五、六级通过率在85%以上。
跨越专业再树一帜
我的主业是中文教学,同时想利用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和特长,把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歌声传达给孩子们;以第二课堂形式,使枯燥的语言文化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歌唱形式。在校董事会的支持下,2011年,组建了一支“寮都公学童声合唱团”。主要在小学招收成员,我教唱歌并任指挥。成立至今,重要演出有三次。
2012年3月31日,在时任云南省省长李纪恒率团访问我校捐赠仪式上,童声合唱团登台演唱《茉莉花》、《歌唱祖国》两支歌曲。在放第二支歌曲前奏时,我转身面向与会人员指挥合唱,李纪恒省长一行也激情参与,会场气氛庄严肃穆,歌声整齐嘹亮。曲终,李省长走上舞台,握着我的双手说:“太激动了,在异国他乡能听到这么好听、地道的中文歌曲,老师您辛苦了……”时隔两年,云南省侨办杨光明主任与寮都公学林俊雄董事长晤面再谈此事:“听孩子们唱歌,我感动得掉泪了!”“寮都公学童声合唱团”对外打响了“第一炮”。
2016年9月9日上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外交部部长王毅到访寮都欢迎仪式上,我们演唱另一版本的江南民歌《茉莉花》和《歌唱祖国》。演出过程赢得李总理一行及在场所有观众阵阵热烈掌声。有力收下曲子的最后一拍,回头一看:啊,李总理已经高举双手向台上的我和孩子们致意了!我知道这是李总理对我们汉文化输出工作的肯定。李总理此行寮都只有短短的、宝贵的三十分钟,我们却能有机会向祖国亲人、向李克强总理汇报,把汉语言文化教育融汇在“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中的工作,展示寮都公学华文教育教学成果,这是何等的荣光!
2017年11月11日寮都建校80周年庆祝晚会,参加活动的有老挝各界政要、中国驻老挝使馆大使及来自世界各国的600多位校友共一千多名观众。开场第一个节目,是童声合唱团百余名小演员用中、老双语演绎老挝民歌《占芭花》和演唱中文歌曲《同一首歌》。那字正腔圆、天籁之音的演唱,赢来了鲜花和经久不息的掌声,获得了观众们“惊艳”、“震撼”的评价。
“寮都公学童声合唱团”让我在自己的人生里活出另一种经历;“寮都公学童声合唱团”声名远扬,为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尽了一己之力。
分秒必争撰写校史
学校董事会委派我担纲撰写一部寮都80年校史工作。除了借鉴极少的现存资料,更多的题材需要采访相关的资深华侨前辈、老校友以及实地勘察而获得。
2013年间发生的两件事使我感到访问工作的紧迫性。一是计划访问的第一位林侨领,意欲前往,却得知他重病住院,几月之后,与世长辞。二是对八十多岁林校友的访问,他向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贵资料,我与另几位闻讯前来的老校友还共同高唱了上世纪30年代作为寮都校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遗憾的是,一星期后复访,林校友已“人去屋空”。
为落实初创期寮都几处校址和一些往事,与寮都同岁的校友陈复谋先生(其父为寮都公学第一任董事长)放下手中的生意,亲自驾车,不记得有多少次了,带领我实地、甚至步行于远郊的荒草丛中察看、访问、拍照。
因历史上日军和法军占领,寮都几经沉浮;又因上世纪70年代中期老挝社情改变,学生纷纷外逃世界各地,原有5600多学生,所剩无几;更因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办学,学校面临生存危机!1992年“万象中华理事会”、校董会呼吁旅居世界各国的校友伸出援手,帮助母校走出困境。
闻讯,校友们即刻作出响应。同年,寮国永珍(老挝万象)“寮都公学世界校友会”宣告成立,世界各国也相应成立了寮都校友分会,以各种形式支持母校办学。2001年由“法国寮都校友分会”发起,开创了由各国寮都校友分会轮流承办、两年一次的“全球寮都校友大聚会”。“大聚会”中以各种名目筹到的善款都已悉数捐赠母校……
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在波澜壮阔时代里校友们为弘扬中华文化所作的担当。十位具有代表性优秀校友的事迹,永载寮都史册!
访问中哪怕得到一点细小但有价值的材料,我会欣喜万分;有时又会被寮都先驱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得泪流满面、夜不能寐。80年寮都校史的采访、撰写过程,也是我心灵得以净化的过程:身居海外,历代华侨前辈及校友们始终不忘自己的根,如此热衷中华文化的传承,作为国人的我们呢?
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我不敢有半点懈怠,利用教学工作的间隙和节假日,采访、整理、撰写、编辑,前后耗时两年余,一部校史《湄公河畔华文教育常青园》,在寮都公学80诞辰这一天正式向外界公布。
新撰校史共三篇:“风雨阳光迎伞寿”、“灿烂辉煌看今朝”、“桃李芳踪五大洲”,加上“前言”、“后语”,近两万字。新撰校史填补了以往校史对前三处校址书写的空白、挖掘出建校史上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尘封往事、把校友对母校贡献的内容作为专章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及中、老两国友谊和人文交流的内容蕴含字里行间。
这是我和热心华侨前辈、新老校友以及协助采访人员的心血,也是我们献给寮都建校八十华诞的一份厚礼。
敢挑重担编撰校刊
2016、2017两年时间,我担任总编辑做了两本校刊。
一是《李克强总理到访专刊》。2016年9月9日上午10:15分,李克强总理、王毅部长到访寮都。《专刊》按李总理移步的顺序:“总理到校”、“观看演出”、“关切叮咛”、“进入课堂”、“合影留念”、“捐赠物资”、“节外生枝”、“心系民众”做成八个板块,用图片、文字,简洁生动记录下了这一幕幕珍贵的历史镜头。这是寮都建校史上中国最高级别领导到访。李总理为促进“一带一路”的中、老国际合作,在寮都校园以及走上街头与老挝民众亲切交谈而留下的足迹,对老挝各界及华人华侨、对全校师生,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是《寮都公学建校八十周年纪念特刊》。种种原因没能有较多的人参与此项工作,我没有任何推诿而投身其中。一段时间里,我几乎是夜以继日:定制板块、设计版面、组织图片、写稿、组稿、编稿……2017年11月11日,承载着新撰校史、有九个章节的《寮都公学建校八十周年纪念特刊》,如期赠送至来宾手中……
时代给我机遇、寮都给我平台。老挝五年没有虚度,获得的当然也绝不止是鲜花和掌声,其间还遇到了一些生活、人、际工作等方面的困难。但与我得到的这笔可贵、丰厚的精神财富相比,简直不在话下:我有六位学生留学国内,毕业后服务寮都母校,成了我的同事;学校早几期合唱团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了会唱很多中文经典歌曲的大姑娘、帅小伙;今天,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不时会闪现着合唱团孩子们跑来向我问好:“老师你很漂亮”;指导学生曾繁进,获得第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老挝赛区总冠军,他大学毕业成了老挝一家中国传媒公司的佼佼者;万象中华理事会、校董事会颁发给我“突出贡献奖”……在此要特书一笔老挝本土阳光男生乌龙风。2017年参加HSK考试,300分满分,他以284的高分通过六级;2017年参加老挝高考,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被老挝国立大学录取攻读“房屋建筑专业”。乌龙风给我写信:“……黄老师,您教书的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了您的指导才有了今天的我。您那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对我以及同学们的爱、您那为我们付出无比珍贵良心的伟大恩情,我会永远记住!现在有很多同学已经去中国留学了,请相信,我也一定要去的!……”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他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每每想至此,怎一个“幸福”能诠释!近十几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旅途上,但放飞梦想不忘初心。我始终保持着与致公党组织的密切联系,时有稿件发送致公党各级刊物:《致公党人张碧兰》、《怀念父亲》以及向国人介绍陈剑龙(美国)、周惠卿(澳洲)、邓继华(法国)、徐满昌(加拿大)、陈荣新(泰国)、方浩山(泰国)、林齐国(中国台湾)、黄金发(柬埔寨)、张雪暴(法国)九位校友事迹的《老挝万象华侨公立寮都中学,活跃着一群这样的校友》等。同时,我也备受致公党组织的关怀、爱护:获得致公党广西区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工作者”奖;我的参政议政调研报告《柳州市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困境》;代表致公党柳州市委参加广西区委五年论文评比获第一名;获市委会颁发“思想建设先进个人”奖。还荣获自治区侨办“广西优秀外派教师”奖;受到中共党报《柳州日报》两度采访表彰……我这颗放飞的心一直有着伟大祖国、有着我的娘家人致公党组织相伴而从未感到孤寂。
朝着“致力为公”的方向,我做了一些该做的事,今后还会朝着这个方向,沿着 “一带一路”推进实施之路,在中共十九大制定的方针政策引领下发挥自己的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