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郑军里时,他刚率漓江画派的画家们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归来。郑军里说:“与大家出去采风创作一些作品,为举办漓江画派专题展览做准备,让漓江画派创作更有生机,不断出新作、力作,进而扩大漓江画派的影响。”
一个流派的孕育、 发展与壮大
漓江画派在广西的孕育有着良好的基础,老一代桂籍画家阳太阳、黄独峰等为广西的中国画在国内争得了一席之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格胜、郑军里分别举办充满艺术个性的专题画展,在中国美术界犹如异军突起,名声大噪。200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广西美术界因势利导,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以多画种为主体的艺术群体——漓江画派,其中以中国画为主体的创作团队成果凸显。
2006年,北京·广西文化舟,“山水画卷——魅力广西”美术展览引人关注。此次展览是广西首次由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办的美术作品展,也是广西首次在北京举办的大型综合性画展。漓江画派的开拓者、百岁艺术家阳太阳先生,漓江画派代表人物黄格胜、郑军里、刘绍昆……广西美术创作代表性画家的作品整体亮相,展示了培育漓江画派的阶段性成果。
时隔一年,2007年5月,漓江画派画家携最新的力作,在马来西亚举办“漓江画派精品展”。这是广西第一次在海外举行的最大规模的画展,也是漓江画派首次在海外集体亮相。阳太阳、黄格胜、郑军里、刘绍昆、张复兴、雷波、谢麟、雷务武、谢森、黄菁、余永健等画家的作品亮相马来西亚,引起轰动,展出的画种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水彩画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广西美术创作的审美品格和特征,体现了漓江画派的追求。
记者了解到,漓江画派成立后,先后举办过表现新农村、纪念建党90周年、融水山寨、防城港“山与海”等题材各异、丰富多彩的创作展,并多次走进中国美术馆策展,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近两年,漓江画派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16年8月27日在全国政协文史馆举办的《广西是个好地方——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首都专家云集,认为此画展中的十名画家均为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领军人黄格胜、郑军里。
2016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380件广西美术作品,展现了广西美术尤其是漓江画派创作发展的面貌及成就,被一些美术评论家誉为“给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了转换、变革的条件依据,对当代中国画发展贡献极大”。展览中尤为突出的黄格胜的桂林山水、郑军里的桂西少数民族人物、张冬峰的南方风景,令北京美术家刮目相看。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曾赞道:“漓江画派在全国美术界是比较早由广西画家自觉提出的文化理想,也是一种学术追求。而这些年广西的画家真的是朝着打造一个漓江画派、形成一个漓江画派的这种理想去努力。这能围绕着形成漓江画派这样一种新的时代气息而共同努力,把自我和这个时代,把自我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社会的发展更多地联系起来;也和植于本土的、本地的山川面貌这样一种表达结合起来……他们画出了广西的历史和今天,也画出了广西的山川自然和今天的社会发展,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时代广西面貌。漓江画派的形成同时也给了中国当代美术一个新的启示。”
漓江画派的践行者与推动者
作为漓江画派人物画的领军人物,郑军里“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历了从创作历史人物到少数民族人物,再到创作舞蹈人物的“三个十年”的艰苦探索。
1986年,年仅29岁的郑军里成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120幅历史人物作品,讲述着120个生动的故事,代表作《周勃像》《张璪双管齐下》留给那个时代的人不灭的印象。
时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称:“郑军里的画展给北京美术界投了一颗小小的原子弹,有力地冲击了北京美术界。”
画家到一定境界,总是要寻找一种题材来突破。郑军里确定了自己第二个十年创作要以少数民族题材为突破口。
1996年,继北京个展后第十年。郑军里又在香港等地,以及美国、日本等国举办了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专题人物水墨画展,累计展出作品200多幅。代表作《日出之前》《秋忙》《霜蹄夜归》使同行望而叹止。
中国画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评论说:“他反映的民族生活之作,形象生动、笔墨传神,受到全国美术界和新闻界的瞩目,他是冲出广西、走向全国的一位很有成就的中国画家。”
2016年,又一个十年。郑军里将《舞蹈造型水墨人物画》展作为其从艺数十年中的第三个“十年规划”的结题汇报。《优雅》《彝族舞蹈》《舞姿》《古典甩袖舞》等200幅画作,墨线充溢着灵动气息,在笔走龙蛇似的游动、变化与演绎中,尽显郁勃之气。
几乎与郑军里同一时期,油画家张冬峰、杨诚,雕塑家石向东等在中国美术界也声誉鹊起,漓江画派一时蔚为大观。
从自己的成长、成熟,到漓江画派的广受称道,郑军里感慨:“广西画家无论是绘画山水还是人物,都应该要表现南方独有的秀丽气息。”在他心目中,这才是漓江画派的气派与风格。
郑军里认为:“60年来广西美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个体到群体的发展时期。之前,包括周氏兄弟、黄格胜、张冬峰等都是以个体面貌出现在中国美术界,近年来,漓江画派的培育,使得广西美术在全国确定了自己的群体形象,可以说,漓江画派对整个广西美术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与贡献。”
漓江画派要发展,后继必须有人,要有更多的优秀青年画家加入。郑军里告诉记者,在漓江画派后备人才培育方面,广西艺术学院做了很多工作,成立了漓江画派研究中心、漓江画派美术学院,创办《漓江画派》刊物。同时,更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韦文翔、王雪峰、钟涛、黎小强等,都是漓江画派培养出来的优秀年轻画家。
近些年,漓江画派还加强了与东盟各国的交流,经常在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举办画展。
“漓江画派一直以为广西经济社会服务为己任,画家们创作的作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赠送给各国首脑,还为会展中心国宾楼、自治区党委常委楼等创作了巨幅作品。我个人还为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等提供了作品陈列。”郑军里颇为自豪地说。
兄弟联手 书画合璧
谈及郑军里,往往会想起另一人——他的兄长郑军健,现任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兄弟俩,一个画家,一个书法家,字画相成、书画相通。近年来,郑氏兄弟依托传统优秀文化,将书画诗印结合在一起进行艺术探索。
郑军里介绍:我们两兄弟从小都爱集邮,近年来一起出了几套十二生肖邮票集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繁花似锦》纪念邮票。平时兄弟俩还常在一起交流艺术,合作举办书画联展和邮票展。
郑军里笔下的十二生肖动物,寥寥数笔神态十足;郑军健的创作,以甲骨文、篆书为基础,对十二生肖的相应文字进行立像创作,再配上行书题款或诗联,进一步对每个生肖进行独到的阐述。
今年6月,郑军健、郑军里两兄弟应邀参加法国亚当岛市举办的“中法文化艺术节”。为了更符合西方审美,郑氏兄弟在东方的作品中注入西方的理念。郑军里此次作品以花鸟为主,以古法画出现代图式,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郑军健此次的书法作品吸收了3600多年前出现的象形文字进行创作,如“山”“水”“雨”等,让西方人从简洁的线条和造型中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
郑军里透露,兄弟俩策划将于明年两会期间在桂林举办联展,并合作一些东盟题材的大画。通过合作切磋,使各自的绘画和书法更为和谐,更有格调。
(广西日报记者 蒋 林 201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