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统战•人物风采录】归侨侨眷的贴心人——记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陈志英
时间:2019-09-29 00:00
来源:来宾市委统战部

“有困难,找英姐。”这是来宾市武宣县黔江农场归侨侨眷口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而这位被大家亲切唤作英姐的人,正是现任武宣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陈志英。在长期的侨务工作中,陈志英把归侨侨眷当亲人,各项侨务工作成绩突出,时刻为当地归侨侨眷谋幸福的真情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在2018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助侨解决生活、就业困难

“这些归侨侨眷都是以务农为主,生活不易,需要更多关注和帮助。”7月24日,记者见到陈志英时,她正在回访越南归侨困难家庭曹官妹一家。

“阿英啊,她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今年84岁的曹官妹感激地说。据了解,2018年1月,曹官妹仅9个月大的孙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孩子治病,曹官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了解这一情况后,陈志英多方奔走,帮曹官妹的孙子申请到柳州一家医院的免费医疗救助。目前,孩子已做完手术,身体十分健康。而当天,陈志英则是过来调查摸底的,帮助曹官妹一家填写有关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相关材料。

在武宣县,受到陈志英帮助的归侨可不只曹官妹一家。截至目前,陈志英累计为12名黔江农场困难归侨职工争取到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医疗补助费2.8万元;为6名残疾归侨侨眷争取到县残联的残疾人家庭托养金各1000元;为11位残障人士联系办理托养、医疗、养老等有关事项,解决归侨侨眷生活难题。同时,陈志英把全县48户71人因生活困难、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归侨侨眷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志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4年至2019年,陈志英通过武宣县委统战部联系到在巴西经商的李新诚(武宣籍)进行协调,共安排6名困难侨众子女到巴西务工,25名归侨侨眷到越南务工。

“可以说没有英姐,就没有现在的我。”46岁的黄宏芬告诉笔者,多年前,她与丈夫因性格不合离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异常艰难,导致她一蹶不振,对人生丧失信心。“你是一个母亲,你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一次,陈志英家访时,用这句话点醒了她。同时,鼓励她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并推荐她到现在的公司上班,一个月收入2500多元,儿子也顺利参加高考,在桂林一所大学读书。

 

做参政议政、引资引智标杆

陈志英作为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来宾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二、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来宾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武宣县委员会政协常委、政协委员,时刻牢记人民重托,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高依法履行水平,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积极建言献策。五年来,她共撰写提案等12件,其中重要的有5 件,2011年有一件提案荣获县政协优秀政协提案。2011年至2014年度,她连续4年被政协武宣县委员会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陈志英不仅关心侨界民生,还积极参与引资引智,主动为地方经济服务。前几年,她对接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保善争取甘蔗良种育苗实验基地落户武宣,为“双高”基地建设增量添彩。她积极参与武宣县人民政府通过“政府+企业+银行+农民(合作社)”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创新生产关系全产业链封闭运作,共同推进侨资企业正大集团武宣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2017年9月13日在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武宣县与正大集团广西区签订了总投资26亿元的来宾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她助推武宣正大畜牧有限公司主动参与武宣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扶贫攻坚工作,经常深入调研座谈,为企业协调解决迁坟、用工难等突出问题。

 

助侨献爱、创造美好生活

建设美好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是重要的一环。陈志英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通过争取县财政支持和引领爱侨人士捐资数万元,在县民族中学、黔江农场九分场捐助建立“侨爱图书室”;通过引入爱心企业投资80万元,帮助归侨聚居点黔江农场八、九分场新建文体广场和增设健身器材,一点一滴改善侨居环境,丰富侨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捐资助学方面,陈志英积极引领县内爱心人士支持贫困归侨子女就学,共为21名贫困大中学生争取到华商基金会捐款10.8万元,扶助他们完成学业。另,为县民族中学捐助5万元办学资金和价值3.8万元的图书一批,并为该校“侨爱图书室”揭牌,开启了武宣县侨联“侨爱”进校园活动,让‘侨爱’工程惠及更多师生。

“在我们最艰难困苦的时候,是党和国家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我们,我们要永怀感恩之心。”陈志英告诉笔者,她自己也是“侨二代”,以后会用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侨民在黔江农场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