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与南宁二中的舞狮队队员进行交流。
香港青年在体验国家级非遗技艺“打油茶”。
为促进香港青年认识和了解国情区情,增强身份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加强与内地青年的联系交流,5月7日至11日,由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香港广西社团总会联合举办的2024年桂港两地青年交流活动在广西举行,来自香港东华三院张明添中学、黄笏南中学师生等50多人组成的香港青年交流考察团前来南宁、崇左参观考察,感受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同时还与南宁“姐妹学校”的学生互动交流。两地青年在活动中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感受风情广西
考察团成员参观考察了左江花山岩画、凭祥友谊关、南宁市伊岭岩、百益上河城、李宁体育园、南宁市科技馆等地,实地了解广西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感受广西的发展变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
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岩画是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内容较丰富的单体岩画。2000多年前骆越先民在悬崖上所刻雄伟壮观、生动神秘的图像,给香港青年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是第一次来广西,花山岩画令我十分震撼。以当时的条件能在高耸陡峭的岩壁上创作巨幅壁画,真的不可思议。我回香港后,要把这些历史文化故事分享给朋友。”香港青年季茗君说。参观过程中,香港青年谭哲颖一直用相机进行记录。“花山岩画历经两千多年,但图像依旧清晰,令人难忘。”她说。
友谊关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美誉,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步行在友谊关关楼的古道,看着古城墙遗迹和镇关炮台,听讲解员讲述历史故事,香港青年们沉浸式体验爱国主义教育。“这次参观也是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们在友谊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历史和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更爱祖国。”东华三院张明添中学校长林文杰说。
南宁百益上河城创意街区是在原南宁绢纺厂旧址上改建而成,老式设备机器与创意设计艺术融合在一起,让香港青年对广西城市发展变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南宁伊岭岩,大自然的艺术宝库让香港青年赞叹连连。“伊岭岩喀斯特溶洞里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洞内石笋、石柱、石幔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广西的自然景观很美,希望我能有机会去欣赏更多的祖国壮丽河山。”香港青年黎浚杰说。
体验“桂味”民俗
广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为期5天的参观体验中,香港青年交流考察团对广西的非遗文化和民风民俗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充分感受到广西人的热情。
对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带队老师陈燕真来说,来广西的参访是她和学生们特别的人生体验。“这次活动行程很丰富很用心,每到一处参观,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广西人的热情。”她说,在广西亲身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和美食后,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祖国。
此次活动特别设置的魅力舞龙舞狮队社团课程、广西恭城油茶制作课程以及滚灯制作课程,让香港青年直叹不虚此行。香港青年黄思婷说:“我在香港只能当观众看专业人士的表演,这次很荣幸能亲身体验舞龙舞狮,让我感到很新奇,学到了更多知识。”
在南宁百益上河城·非遗生活馆,香港青年通过看、听、学、游、玩的方式,近距离了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桂绣、绣球、铜鼓、坭兴陶等相关知识。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壮语学习、对唱山歌环节,让香港青年亲身感受多彩广西。香港青年郑凯权对壮锦文创产品爱不释手,计划买一些送给亲友。“我喜欢壮锦,它的图案和设计令人着迷。”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扎染,制作了手帕和手袋,这个过程太有趣了,我打算把扎染作品带回去收藏起来。”香港青年梁钧源体验了中国民间染色工艺扎染后,高兴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
采访中,香港青年还频繁提到一个词——文化自信。“广西人非常重视文化传承,很有文化自信。比如油茶,他们每个人都非常了解,还会耐心向我们介绍油茶的历史、原料、制作过程以及喝油茶的好处,甚至很多学校还开设了恭城油茶制作课程去学习和体验。”香港青年谭哲颖说。
“书中的文字描述远不及亲眼所见。”香港青年周佩盈说,自己去过北京、成都、厦门等地,但是广西壮美河山、民俗风情还是令她着迷和兴奋。她要把这些美好记忆带回去,分享给更多香港朋友。
携手交流共进
2023年,在广西海外联谊会、香港广西社团总会的推动下,香港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张明添中学与南宁二中、南宁三中分别缔结成“姐妹学校”。5月9日,香港青年前往姐妹学校南宁二中、南宁三中,与学生代表进行互动交流以及观课,两地青年在相互交流中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认知。
南宁二中学生何其荣参与了此次交流。“我结识了许多香港朋友,交换了联系方式,以后会经常联系。”何其荣说,这次交流活动让她增强了文化自信。得知要与广西青年交流,香港青年黄思婷提前准备了港式风格的贴纸以及明信片等小礼物送给他们。“我们互相介绍各自的文化特色,比如生活方式、特色景区等。”黄思婷说。周佩盈与广西朋友留下了联系方式,结下了情谊,她说:“希望接下来有更多的交流,欢迎广西的同学来香港游玩,期待我们在香港再相聚。”
在南宁三中的交流考察中,香港青年与广西青年一起上实践课,结下了同窗之谊。香港青年郑桂如说:“我们一起上采摘实践课,分享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彼此的想法,加深彼此的了解。”
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校长李靖邦希望香港学生通过此次交流活动,加深对祖国的认识以及对广西的了解。“很多香港学生是第一次来内地,参加活动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维,获益良多。我们也欢迎广西学生去香港交流。”李靖邦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自治区政协常委、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文颖怡介绍,“姐妹学校”计划是推动内地和香港教育合作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助增进彼此学生的情谊,也能让他们认识到内地与香港在不同领域的区别和互补发展的机遇。此次活动为桂港两地青少年搭建了交流平台。“希望香港青年亲身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回香港后把所见所闻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认识广西、爱上广西。同时也希望桂港两地的情谊更加深厚,教育合作实现新的突破。”文颖怡说。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广西联络处主任王卓然表示,香港与广西地缘相近、语言相通,联系密切、往来频繁,广西为香港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希望香港青年能通过这次活动,与广西不同学校的青年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建立友谊,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努力把握新时代带来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