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玉林经济发展有多强?
时间:2023-07-21 09:54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7月19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本场发布会主题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玉林市高质量发展”,介绍玉林市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玉林市主动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发展,全力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934.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16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区率先突破2万元大关,“两湾”产业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玉林市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全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新材料、医药食品、轻工纺织等产业加快聚链成群。2022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2.6%,连续3年排广西前列,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85.2%;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4家,创下新高。目前,玉林市有超百亿元产值龙头企业2家、50亿元级企业3家、10亿元级企业20家;产值超200亿元园区1个、超百亿元园区5个。

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白平产业园全景。图源龙港新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区

玉林市深入实施“商贸富市”战略,创新消费场景,提升专业市场,联动商旅文体,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总量稳居全区第一方阵,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000万人次,增长20.1%;实现旅游收入300亿元,增长8.8%。

作为全区农业大市,该市粮食单产水平、家禽和生猪出栏量、畜牧业产值均居广西第一,三黄鸡出栏量占广西的60%,生猪养殖量占广西的20%。近年来,玉林市坚持稳粮食、保果蔬、扩林业、强畜禽、兴牛羊、壮渔业,推动农工旅商融合,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形成了玉林三黄鸡、博白桂圆等特色优势产业,有“容县沙田柚”“陆川猪”等国家地理标志25个,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44个。

玉林三黄鸡。图源兴业县融媒体中心

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步伐

广大群众特别关心的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广西段正在全面加快建设,这是广西首条自主建设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其中南宁至玉林段全长193公里,目前玉林境内在全线率先完成土建、箱梁等主体工程建设任务,进入无砟轨道施工阶段,计划2023年12月底达到静态验收条件,力争南玉深高铁南玉段2024年6月底前建成通车,届时南宁至玉林将从现在的1小时50分钟缩短至约43分钟。南玉深高铁玉林至岑溪(桂粤省界)段正在全面进场加快建设,计划2026年建成通车。同时,玉林正积极配合自治区对接广东省,大力推动桂粤省界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早日开工建设,力争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2027年全线建成通车。南玉深高铁全线建成后,玉林至广州只需1小时20分钟、玉林至深圳只需1小时40分钟。


全面拓展高速公路延伸里程

在G80广昆高速公路的基础上,近三年玉林市相继建成玉林至湛江高速、北流(清湾)至凭祥高速(玉林段),玉林市通往大湾区的高速公路已建成3条,玉林境内通车里程达314公里。当前,玉林市正加快推进南宁经玉林至珠海、南宁经博白至湛江、苍梧至容县、北流至化州宝圩等高速公路建设,其中南湛高速(广西段)将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南玉珠高速(玉林至横州段)力争于2024年建成通车。同时,积极推进容县至信宜、博白至高州等高速前期工作。届时,玉林市通往大湾区的高速公路将达8条。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今年是全区推进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攻坚突破年,请具体介绍一下玉林市在重点产业链招引强优企业工作方面的有关情况。

答:自治区高度重视重点产业链的招商工作,把今年定为自治区推进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攻坚突破年,自治区出台了《广西重点产业链招商攻坚突破年工作方案》等文件,指导推动重点产业链招商。玉林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推行招商引资规划前置、招商前驻、服务前移“三在前”模式,推动传统“大呼隆式”招商向产业链精准招商转变、政府组团招商向行企专业招商转变、“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招商向审慎招商转变“三个转变”,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蓄动能。2022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新签项目投资额等8项指标均排全区前列。在今年全区一季度招商引资赛马榜强优榜考核中排第一;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8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96.31亿元,其中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占62.97%,各项指标均排全区前列。

一是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全面塑造玉林产业发展新优势进行谋划布局,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新材料、医药食品、轻工纺织等重点产业领域,制定招商地图和专业化招商方案,引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实行“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市县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亲自带队招商、亲自参与重点项目洽谈、亲自协调要素保障、亲自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

二是聚焦重点,链式招引。按照自治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度,按图索骥实施链式招引,加快补齐重点产业链短板弱项。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招引产业链项目256个,计划总投资867.88亿元。

三是创新模式,精准招商。紧盯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采取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今年以来,新引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10家,完成自治区下达上半年目标任务的125%。

四是提升服务,优化环境。玉林市连续四年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22年玉林市营商环境得分首次进入全区第一方阵。

今年以来,玉林市营商环境评价满意度综合得分连续两个季度排全区第一,其中要素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等五大环境评价得分均排全区第一。强化招商引资全过程、全周期、全链条服务,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当好企业的“保姆”和“服务员”,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让各类客商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问:去年,玉林市开展“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取得了市场主体增速居全区第一、总量居全区第二的可喜成绩,玉林作为广西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市,今年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进展?

答:玉林自古就有崇商、经商传统,40多年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玉林人民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被唤醒点燃,玉林大地积蓄已久的创业创新热情喷涌而出,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千家万户经商的景象,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在鼎盛时期,市场主体总数曾占到广西的60%左右,当时玉林地区的8个县(市)都是广西的十强县(市)。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玉林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玉林民营经济具有“57899”的特征,即贡献了54%的税收、70%的固定资产投资、80%的地区生产总值、90%的城镇劳动就业、91%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民营经济是玉林发展的基础所在、特色所在、优势所在。玉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让民营经济生机勃发、枝繁叶茂、更显活力。

一是强环境、破堵点。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审批流程再造,提速提效政务服务,扩大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跨省通办范围和高频率事项,打造与大湾区零距离、无差别、心贴心的营商环境。创新政策落实方式,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通直达,坚持政策享受一视同仁,政策服务一插到底,政策兑现一诺千金,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

二是强法治、促公平。玉林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不找市长找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的市场准入规则、公平的税费政策和法律环境,持续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民营经济法律服务配送中心作用,深化“万所联万会”机制,全市律师事务所与7个县(市、区)工商联、97家商会建立合作机制,设立商会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法律服务无缝对接。大力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为报备制,探索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白名单”制度,推行柔性监管服务,让“办事靠法治、不用找关系”成为社会共识,成为玉林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三是强服务、解难题。深入开展壮大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打好“组合拳”,用好“工具箱”,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截至今年6月,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3.56万户,增长11.72%。强化助企纾困,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切实解决用工、用电、用气、融资等实际困难,帮助各类市场主体降成本、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今年上半年,投放“桂惠贷”121亿元,惠及7590户市场主体,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2.15亿元;帮助各类企业解决用工2.9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