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5日下午5点44分
巴黎残奥会女子铅球F64决赛开赛
中国选手、民盟盟员姚娟
最终以12米53的成绩夺得冠军
这是她在本届残奥会
收获的第2块奖牌
此前在女子铁饼F64项目中
她摘得银牌
9月1日,在巴黎残奥会田径女子铁饼F64级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月和姚娟(右)包揽了金银牌,两人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 摄
9月1日,中国选手姚娟在比赛中。
据悉,这是姚娟参加的第7届残奥会,此前她已获得5枚金牌,是三大项(铅球、铁饼、标枪)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姚娟不仅是运动员,她还担任江苏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此次巴黎残奥会,她带着蔡秉辰、左彩云、徐冕3位徒弟一起参赛。在本届残奥会上,徐冕已经在女子铁饼F57决赛中,以32米81的成绩斩获银牌。
锚定更高目标
虽然4岁时的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姚娟左下肢残疾,但这并没有阻止她在田径赛场展示自己的天赋。在江苏无锡市锡山区读小学时,姚娟的运动天赋逐渐被老师发现,并有机会参加了无锡市中小学生运动会。1998年,她初次参加无锡市首届残运会,即获得女子站立F44级标枪、铅球、铁饼三个项目的冠军。1999年她参加江苏省第五届残运会,在女子F42级跳远、铅球、铁饼三项比赛中,分别刷新三项世界纪录、一项全国纪录,获得2金和1银,一人夺得32分,为该届残运会超纪录和得分之最。
亮眼的战绩让姚娟顺利入选中国残疾人田径队,仅经过数月时间集训,姚娟即赴悉尼参加第十一届残奥会。在女子F44级标枪比赛中,她以37.56米的成绩夺得冠军,且打破此项世界纪录,那年她才16岁。
悉尼残奥会后,姚娟刻苦训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参加了许多国内、国际重大赛事,获得标枪、铁饼、铅球项目的金银牌数十枚,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然而,2003年底,姚娟因高强度的训练,肘关节突发撕裂性骨折,需要开刀治疗,但此时离雅典残奥会开幕只剩一个多月。“开刀就等于放弃比赛。”姚娟说。她带着伤痛顽强参赛,但是由于伤情严重,最终获得雅典残奥会F42-44级标枪第五名。
雅典失利以后,姚娟日日承受着内心和身体的双重疼痛。在经历多次手术和长时间康复以后,她迷惘了,不知自己是否还能恢复状态。在家人、朋友和教练不断的心理疏导下,她逐渐走出阴霾,回到了熟悉的训练场,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重新投入紧张的训练中。
“对运动员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对手,而是训练中的伤病。肘关节骨折对投枪影响很大,许多动作根本没法完成。但是我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参加在祖国举办的残奥会。”姚娟说。
做好更强自己
据悉,在北京残奥会上,F42/44/46三个残疾程度不同级别的比赛被合并在一起。原先三个组的强手都云集到一起,这大大增加了夺冠的难度。但是,姚娟坚定地认为一定可以通过训练战胜所有对手,也一定可以用金牌回报所有关爱她的人。最终,姚娟在北京残奥会上以40.51米的优异成绩,勇夺女子F42-46级标枪冠军,且三度刷新此项世界纪录。
2012年5月,姚娟的膝关节、手腕关节接连受伤,加上多年训练累积的腰伤,让她苦不堪言。“每天除了6小时的训练,我至少还要花两小时用来疗伤。”姚娟说,“直至伦敦残奥会前,我还没有完全康复。”即便这样,她依然裹着胶布,缠着绷带,上了伦敦奥运会的赛场,在伦敦残奥会上获得女子F42-44级铅球比赛金牌。
从最初的标枪项目到2012年的铅球项目,再到2016年的只设置了铁饼项目,姚娟所属的F44级残奥会项目进行了多次调整。面对铁饼这一全新项目的挑战,当时年龄已经三十出头的姚娟,虽有犹豫,但最终仍勇敢向前,接受挑战。“体育运动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金牌与自己距离有多远,不试怎么知道?不确定结果,但我确定自己要做什么。”姚娟说。
姚娟首先对铁饼进行了系统学习,从国内外铁饼名将的视频比赛中一点点地汲取着能量,随后科学性、系统性地进行技术和力量等方面的训练。在训练中,她为自己定好训练计划,做好训练笔记,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次训练,努力让自己的“下一投”更好。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上,姚娟以44.53米的成绩夺得了女子F42-44级铁饼比赛的金牌,同时打破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拓展更宽领域
2010年,姚娟完成了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并入职无锡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把羽毛球、乒乓球、冰壶、声乐等二三十项文体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姚娟仍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各类重大赛事,2015年起,她还开始兼任江苏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起初我挺焦虑的,真怕顾不过来。”为此,姚娟定下心来积极向前辈、资深老教练请教,凭借更多的付出扛起肩上的责任。她说,“我希望影响到更多的残疾人或残疾人运动员,让他们投入残疾人体育运动当中来,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爱。”
生活上,姚娟像大姐姐般照顾小运动员。训练中,她更是身体力行,为她们制订训练计划,指导技术动作,尽力提高她们的投掷水平。兼顾运动员与教练有时会让她担心自己的竞技状态,但是渐渐地,经过国内、国际大赛的磨炼,以及工作人员、教练和队友的互相帮助,姚娟已经适应了身份上的转换调整。2023年10月,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姚娟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不仅自己取得了铅球、铁饼两个项目的金牌,带的三个徒弟左彩云、徐冕、蔡秉辰也获得了2金1银2铜的出色成绩。
“年纪确实大了,40了,伤病比较多。”姚娟坦言,“因为肘关节的伤,现在自己不能做技术训练,赛前的热身都不敢投太多次,很多时候比赛变成了一场对自我的挑战。”
也许,对于姚娟来说,伤痛与拼搏已成为如影相随的伙伴,忍住痛还要向前已成了习惯,然而,当姚娟一次次战胜自己,始终用一颗拼搏之心执着追求时,人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这位投掷项目的“王者”还会继续书写传奇。
2023年,姚娟加入民盟。她坦言:“之前并不了解民主党派,受邀参加了几次民盟组织的活动,认识了一批杰出的民盟盟员。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是我学习的榜样。”
加入民盟以来,她通过参加支部学习、议政调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拓宽了视野。姚娟说:“我要努力向杰出的民盟盟员学习,不仅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让更多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还要努力提升综合能力,多深入实际,多研究现实问题。”
《团结报》9月3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