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授课“干货满满”,实地考察借“他山之石”,互动交流畅所欲言……在近日由广西民族宗教委主办的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实践活动(社区工作篇)中,来自全区14个设区市50多个社区的近60名社区工作者齐聚南宁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收获满满。
▲建设互嵌式社区专题授课。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社区工作者如何发挥作用?”“建设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应该如何走深走实?”……在课堂上,经验丰富的民族工作干部和专家学者围绕社区工作者最为关切、讨论最多的问题展开授课,指导大家结合所在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建设好互嵌式社区“大家庭”。
社区工作者走进邕宁区蒲庙镇龙象社区、江南区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在实地参观考察中感受各族群众和谐共处、互嵌融居的良好氛围,学习互嵌式社区建设经验。
▲参观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宗教工作主题教室。
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主题教室、广西民族大学“铸牢”体验馆,社区工作者通过参观、体验,深刻领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深入了解广西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形式与表现。
来到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社区工作者沉浸式体验东盟国家特色商品,领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成果。
▲实地参观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
作为南宁市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地标,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是促进各民族互嵌交融的重要场所。社区工作者漫步街区,实地感受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开发、共建美好家园的历史,借鉴街区以文旅融合促“三交”的典型做法。
在活动中,社区工作者积极互动交流,探讨如何将交流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提质增效的具体行动和有效路径。
据悉,本次交流活动是广西各族群众“铸牢”交流实践活动的第一期。未来,广西将紧扣“铸牢”主线,把握鲜明导向、深化主题内涵、创新方式载体、扩大社会参与,进一步将参与者覆盖到基层工作者、“两新”组织人员、媒体从业人员、新就业群体等,推动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村(社区)、辐射一片”的社会宣传效应,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