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发挥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来宾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定位和特点作用认识不清,运行不够统一规范,制度、职能设定不够健全和管理存在难度等问题,建议从根本上明确知联会定位性质、确定运行模式推动自主建设、健全机制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理清工作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调动积极性凝聚群体合力等促进知联会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好统一战线、开展好统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是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充分发挥知联会作用,团结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政治生态课题。
一、来宾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基本情况
来宾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来宾市无党派人士联谊会)成立于2012年7月,是以无党派人士为主体自愿组成的,具有统战性、联谊性的社会团体。自成立以来,在来宾市委的领导下,知联会团结凝聚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增进交往交流、沟通联谊,发挥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考察调研、建言献策,为来宾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贡献力量。目前会长1名,副会长11名,秘书长1名,会员有59人(其中厅级3人,处级43人,科级6人,企业高管7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33人,研究生学历10人,本科学历45人)。会员中有各级人大代表17人,各级政协委员34人。
二、来宾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知联会的定位和特点作用认识不清。有些认为知联会作用有限,没有成立的必要,导致知联会组织建设不足,开展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有的甚至不开展活动。有些只重视联谊性,认为知联会仅仅是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交友平台,统战部门不必过多参与,忽略了党外知识分子在提升政治素质、发挥优势作用和参政议政方面的政治需求,降低了知联会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地位。有些认为知联会是其延伸机构,大包大揽,使得知联会缺乏自主管理权,变成党委主管部门的影子。
(二)知联会运行不够统一规范。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知联会缺乏独立人、财、物和办公场所,行政辐射性很强,社会功能弱化。各地方知联会的设立与运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既有上级党组织要求成立的,也有因本行政区域需要自觉组建的,还有行业内部自发建立的;既有经费独立全额核算的,也有经费挂靠主管单位执行的,还有自筹资金运转的。领导机构不完全统一,秘书长有统战部业务部门负责人兼任的,也有党外知识分子担任的。因此,我市知联会组织发展极不平衡,运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知联会的健康发展。
(三)知联会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知联会在开展工作中缺乏完善的长效机制,难以通过有力手段实施有效管理,开展工作、活动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缺乏统一的联席会议机制,使各界党外知识分子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存在“四多”现象,即党外代表人士兼职多、党外代表人士会议多、党外政治安排遗漏多、团体之间矛盾多,给党外知识分子履行职能、发挥统战工作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知联会发展的阻碍。
(四)知联会缺乏必要职能设定。作为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团体,由于知联会服务多集中在联谊、协商协调、反映诉求和争取政策等“务虚”方面,统战部门赋予的领域管理职能基本无法使用,知联会自身又缺少必要的工作职能和手段,职责不明确。
(五)群体管理难度大。知联会作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平台,在调动成员积极性方面缺少有效抓手和载体,开展活动次数较少,形式单一,作用发挥倚重于个体成员,且部分理事与知联会组织之间有脱节,整体功能、集体优势没有充分展现,导致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团结教育功能发挥不够,降低了党外知识分子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三、对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定位性质,指明知联会发展方向。一方面,通过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完善、加强分级分类培训、年度统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学习宣传纳入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必修课程等途径,推动各部门落实工作责任,逐步缓解单位部门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认识不透、责任不清等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中央统战部《关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的意见》指出“知联会是党委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载体,是党外知识分子之家”,建议上级对知联会的工作性质进行明确定位,为知联会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确定运行模式,推动知联会自主建设。一是根据中央统战部文件精神,明确知联会成立范围,各省原则上应成立知联会,市及市以下是否成立知联会,应结合本地实际决定。一般来说,知联会应在统战部门指导主导下成立,如有因本行政区域需要自觉组建的或行业内部自发建立的,不应取名知联会。二是明确经费运行模式多样化。如湖北省模式,由编办批准成立知联会,核实有编制,每年经费8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为最佳。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不一,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文件,对保障知联会工作经费作出要求,明确各地每年为知联会划拨具体经费数量,为知联会开展各项工作创造条件。三是强化领导机构。根据中央统战部相关文件精神,已明确知联会常务副会长由党委统战部分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导担任,秘书处设在统战部业务部门,由负责人兼任秘书长,法定代表人由统战部有关同志担任。地方秘书长由党外知识分子担任的,或法定代表人由党外知识分子担任的,应及时作出调整。四是考虑社会化运作体系。知联会发展要加强社会参与,探索社会化发展渠道和模式,借助各方面社会力量,带动其它各方形成以知联会组织为主体,各个会员单位为网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运作体系。
(三)健全机制体制,提高知联会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由统战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方针政策,协调研究解决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大问题,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引导、培养选拔工作,积极支持知联会开展工作,为知联会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建立知联会规范有序、灵活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章程,以统一的自律机制和规章制度约束行为,形成规范性的良性发展模式。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信息沟通制度及意见处置反馈制度等,了解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同时,要强化独立自主、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明确彰显组织角色地位与职能作用,真正成为沟通统战部门与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
(四)理清工作职能,规范知联会服务行为。为充分发挥知联会作用,与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合脉”,知联会工作职能和范围应适当调整和扩展,明确政策服务、社会服务、管理服务、决策服务等内容和形式,发挥知联会独特的社会职能与作用。建议把涉及党外知识分子领域的社会管理,逐步地、有计划地把事务性职能交由知联会行使。指导知联会及时承接好工作转移,提供丰富的公共服务内容,以满足党外知识分子多样性需求,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另外,畅通建言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协商,推进知联会协商制度化,服务地方发展,以争取党委、政府对知联会发挥作用的重视。
(五)调动会员积极性,集聚知联会群体合力。加强和改进联谊交友、社会服务、建言献策的方式方法,推动会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才智。在组织架构方面,知联会可根据会员的单位性质、专业特长、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等因素,成立会员小组,组长由对社会活动有热情、有能力的理事会成员担任,在小范围内灵活地开展联谊交友和社会服务活动,调动会员参与积极性。在信息交流方面,可利用网络数字优势,建立会员信息网络交流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并向会员通报相关政策文件和有关情况,随时了解会员的工作动态和思想诉求,实现会员与秘书处、会员与会员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团队认同方面,广泛听取会员意见,通过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全员活动,凝聚会员,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情谊。在献计出力方面,组织会员围绕民生问题、科技创新、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题建言献策、围绕区域发展热点问题开展调研走访,组织公益服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