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关于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145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1-05-21 09:56
来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陈俊宇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侨属侨资企业发展的建议,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交由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主办,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和自治区侨联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基本侨情

我区是全国第三大传统侨乡,全区有归侨侨眷300多万,祖籍广西的海外华侨华人700多万,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广西籍华侨华人社团有300多个。海外广西籍侨胞聚居在东南亚较多,在欧美发达国家较少;中小业主多,有实力的富商少;国内归侨侨眷在农村、农林场从事农业生产的多,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少。同时,广西侨务工作还有边疆少数民族的特色,如防城港市十万山华侨林场安置了瑶族归侨和企沙渔村安置了京族归侨,还有在越南的侬族、瑶族华人等,他们同海外各省籍乡亲有着广泛的联系,是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广西是归难侨安置大省,全区共安置来自印尼、越南等10多个国家的归侨18万多人,主要集中安置在46个农林场,其中华侨农林场22个,农垦系统农场14个,林业系统林场10个。

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底,我区累计有外商投资企业9853个(含港澳台同胞投资企业),总投资额为7098.08亿美元,2019年度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058家,2019年度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866家。我区侨资企业的企业数和投资额均占我区外商投资企业数和投资额的七成左右。我区侨资企业投资领域涉及制药、石油化工、食品、酒店、房地产、旅游、现代农业等行业,主要特点:一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资金不足1000万美元侨资企业占8成。二是侨资企业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桂东南和桂南以及桂北地区。三是资金来源主要为东盟和北美、欧洲。四是投资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现代农业投资仅占1.5%),从产业结构分析主要以资金密集型和劳力密集型为主,从事高科技行业较少。

二、我区推动侨属侨资企业发展主要情况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凝聚各方力量,务实推动侨属侨资企业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侨务工作强大合力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在2018年的自治区本级机构改革中,侨务工作职能并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对外保留自治区侨办牌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认真履行“统一领导海外统战工作、统一管理侨务工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涉侨工作”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发挥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机制作用,从统一战线工作的视野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角度,动员有关职能部门,对引进侨资侨智侨技、推进侨属侨资企业发展给予大力扶持;建立“海外统战工作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自治区五侨联席会议机制”,着手构建重要涉侨工作定期交流、重要涉侨活动共同举办、重点侨团和重要人士的评估和资源共享等制度,整合力量,形成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的强大合力。2019年印发《关于着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意见》,推出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55条措施,围绕解决制约广西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短板,从着力减轻税费负担、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与民营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八个方面,提出44条措施意见;从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领导方面提出11条措施意见,旨在使包括侨属侨资企业在内的广大民营企业得到更多实惠。自治区侨办、国资委、工商联和广西贸促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发挥侨务优势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精神,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发挥海外侨胞优势,助力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如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在马来西亚投资关丹产业园、关丹港,在文莱投资摩拉港;广西农垦集团在印尼投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在越南投资归仁木薯产业项目、在俄罗斯投资诺夫哥罗德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广西柳工在境外建成3个海外生产基地、10余家海外子公司,近300家海外经销商;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电线电缆厂,等等。

(二)加强联谊交友,培育壮大海外友好力量

加强与重点华侨华人社团、商会的联谊交往。2015年以来,共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访问团组5210批次74540人次,共组织421个团组3521人次到美国、丹麦、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越南、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举办多期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侨领研习班、中餐繁荣研习班,500多名广西籍侨商侨领接受了培训,努力推进桂籍和谐侨社建设。组织中医专家团到泰国、马来西亚为海外侨团和侨胞开展医疗义诊活动,弘扬中医文化。与600多个海外重点侨团、科技社团、商协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编制《广西海外华侨华人及社团推荐名录》《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名录》,发放给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有关部门和企业,为全区与海外侨社、侨领、侨商及专业技术人才畅通联系提供信息服务,为我区各级各部门在海外举办招商引资和经贸考察交流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办第十八届世界广西同乡联谊大会。2017年3月,自治区侨办与自治区侨联、美国广西同乡会共同举办“第十八届世界广西同乡联谊大会”,有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桂籍侨团、1000余名桂籍侨胞参加。此次活动是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简称“世桂联”)成立34年以来首次回到家乡举办,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时任自治区主席陈武、时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等领导出席有关活动。大会期间还举办了海外高科技专家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论坛、壮乡侨领“寻根”欢庆“三月三”等系列活动。

举办海外华侨华人玉林恳亲大会。自治区侨办与自治区侨联、玉林市政府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共同举行“海外华侨华人玉林恳亲大会”。大会举办开幕式、侨商走进玉林、侨乡文化论坛、龙舟赛、文艺晚会、百寿宴、旅游文化体验、玉林美食品鉴、华侨投资项目奠基、种植华侨友谊林等多个活动,吸引了来自六大洲51个国家和地区共198个代表团1000多位嘉宾前来参会。

(三)促进经济科技合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经济合作。通过举办“世界桂商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侨商侨领交流合作大会”“中国—东盟商会领袖高峰论坛”“侨商侨领广西行”“创业中华”“华商八桂行”“桂品丝路行”“侨商广西行—走进美丽防城港”“侨商广西行暨玉林恳亲大会”“侨商广西侨场行”“侨资企业西部行”“海外华商相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活动,引导支持有实力的侨商侨领共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广西“一带一路”重点平台(项目)建设,构建跨境合作产业链,务实推进海外侨商侨领与我区的经济合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2020年致公党中央、中国侨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侨商侨领交流合作大会,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海内外侨胞的一致好评。共有来自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名侨商侨领、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在线下参加、10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万名海外侨胞在线上扫码观看,数千名侨商侨领和企业家在云上平台交流思想认识,提出发展良策,共签订了37个投资合作项目或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投资金额达1442.37亿元。

开展科技交流。积极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参与我区“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国际创新园、中国—东盟产权交易中心、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和抗肿瘤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设离岸创新孵化基地,并依托该孵化基地内的首个中国—东盟“候鸟”式人才驿站,吸引东盟各国杰出青年人才、华侨华人杰出青年人才与广西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在全国率先启动“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吸引来自东盟的青年科创人才、华侨华人科创人才与广西科研机构深入展开科研课题研究,一批科研创新成果逐渐涌现。

打造海外合作“驿站”。支持有条件的桂籍侨团、侨商组织、专业协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海外广西投资促进代表处、海外广西贸易促进联络处,将其打造成我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海外服务“驿站”;截至2021年4月底,共选聘27家投资促进代表处和7名投资促进顾问,分布在港澳台、欧洲、美洲地区及国内重点区域,其中:美国广西总商会、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英国广西侨商总会、泰国广西商会等6家海外华侨华人商协会选聘为投资促进代表处,法国总商会、欧盟广西总商会、澳门广西社团联合总会、全国台企联等6家境外商协会负责人选聘为投资促进顾问。健全中国—东盟博览会支持商协会常态化对话机制,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多领域合作;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搭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平台。

(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维护侨属侨资企业权益

做实为侨服务工作。组织举办《外商投资法》、广西民营55条措施等政策法规解读专题讲座,认真梳理侨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形成海外华侨华人投资指南、民营企业投资优惠政策等汇编资料,为侨属侨资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发挥广西华商会、广西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广西华侨企业协会,以及柳州、桂林、梧州、贺州侨商会和玉林侨商联合会等侨属侨资企业与各级政府交流平台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为侨属侨资企业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询、投诉协调等服务,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侨属侨资企业“保驾护航”。自治区各级涉侨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侨资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实地走访侨资企业510多家,协调处理侨商投诉案件150多起,着力解决侨属侨资企业复工复产、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务实提供融资保障。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通过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加强政金企融资对接等多种方式,着力为我区侨属侨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一是充分运用“桂惠贷”支持企业融资。深入推进“桂惠贷”政策实施,加强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让侨属侨资企业充分了解优惠政策。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侨属侨资企业申报纳入“桂惠贷”名单制产品名单,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企业融资需求。积极支持有关部门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结合“桂惠贷”政策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侨属侨资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二是线上线下推动政金企融资高效对接。线下充分发挥区市县三级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作用,支持各级各部门各金融机构组织开展针对侨属侨资的融资对接活动,促进银企深入对接。线上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平台作用,引导侨属侨资企业通过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桂惠贷”微信小程序等发布融资需求,督促金融机构及时对接,促进银企对接批量化、智能化。截至2021年4月25日,我区共有6.5万户中小微企业通过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融资需求金额2946.43亿元,其中2.6万户企业获得“桂惠贷”金额846.23亿元,1.4万户企业获得贴息贷款1224.76亿元,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20.18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入发挥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海外统战工作协作机制”和“自治区五侨联席会议机制”等机制作用,继续举办“一带一路”侨商侨领交流合作大会、“侨商侨领广西行”“创业中华”“华商八桂行”等品牌活动,为推进侨属侨资企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和发展商机;借助国务院侨办举办的“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和自治区重大招商活动,引进侨商侨资和侨才侨智,助力我区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与南宁、来宾等市及有关产业园区对接,探索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武鸣华侨投资区)、浪湾华侨投资区、来宾华侨投资区等园区设立侨商产业发展基地,作为承接海外华侨华人在广西投资创业项目和侨属侨资企业创新创业的载体;继续通过深化财政金融联动、政金企融资对接等,加大对我区侨属侨资企业融资项目的跟踪、监测、服务和协调力度,帮助企业提高获货效率,扎实提供融资支持保障。

专此答复。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陈永亮,0771-5568913、15977494328)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