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7 月14 日,桂林市象山区西门桥桃花江畔人头攒动,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清真古寺重建项目奠基仪式,原清真古寺将被改造成国际穆斯林接待服务中心,成为桂林市地标式的伊斯兰教建筑。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象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隆斌。
2011 年6 月,隆斌任职后,就担任自治区重点项目清真古寺重建项目组组长。而困扰项目的“难题”主要是拆迁问题。
谁都知道,拆迁是块“硬骨头”,而这个项目涉及市伊斯兰教协会及周边住户的具体利益,关系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处理起来既要讲政策,又要稳妥慎重。政府的拆迁通告下了二次,每次都是“重拳打在棉花上”。部分占地住户甚至举着“反对拆迁”的条幅,拦路阻扰工作组成员。
经过了解,原来住户中大多是家庭贫困的穆斯林家庭,有的全家下岗,担心得不到合理的拆迁补偿,所以抵触情绪很强。了解情况后,他联系辖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召开了一场特殊的招聘会,为六户下岗住户解决了就业问题;当隆斌得知住户刘某因左手臂残疾、生活困难时,便联系了一家纺织企业为他找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刘某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了自己,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拆迁工作积极配合;当隆斌看到回民白某夫妇因忙于做羊肉串生意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两个子女背着破旧不堪的书包上学时,便自己掏腰包买了崭新的学习用品送给这两个孩子,这些细致入微的举动,令住户们很是感动, 僵化的拆迁工作,被隆斌“融化”了。
通过一个月的协调和和风细雨的工作,拆迁工作终于完成,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行。隆斌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在政府与群众中架起了一座理解、信任的桥梁。
“基层工作无小事,最难啃的‘骨头’往往正是关系到最弱势群众的生存状态,只要付出真情,以真情换真心,再硬的‘骨头’也能啃动!”二十余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隆斌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
隆斌在工作中十分注重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难”,经常协调区职能部门与民营企业家进行座谈、对话,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
区沙河片区面积约500 公顷,驻有区储运公司、市金沙河物资仓储有限公司、市龙辉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然而该片区规划设计方案初稿是将此片区打造为居民小区,片区内的物流产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发展“难题”。
隆斌接到企业打来的求助电话后,深入现场调研,同时邀请专家对方案进一步论证,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在和市规划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反复沟通后,终于将规划方案中的居住用地调整为仓储物流用地,使现有的稀缺物流仓储资源得以保留,同时使历届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提出的建设物流强区的目标进入了实质实施阶段。
几年来,隆斌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独特优势,主持完成项目征地650亩,完成拆迁约5 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395 户;完成项目投资30 多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 多个……区委统战部连续三年获得自治区、桂林市“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宗教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成为了干部群众称赞的“实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