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曾经说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认为这诗句借喻在有缘与贺祥麟先生相识的后辈身上,也是相当的恰当。
1998年以来,由于从事民主党派工作缘故,我十分有幸认识了许多民主党派的朋友,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民主党派负责人,民进广西区委名誉主委贺祥麟先生是我难以忘怀的一位。
贺祥麟先生有一个习惯,即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诸亲好友用电脑打一封信,交流思想感情,互通情况。与他相识不久,我就成了这些信件的忠实读者之一,随着我们之间的友谊不断加深,他在信中对我的称呼也由“晓明同志大鉴”改称为“晓明同志”。
贺老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学习的楷模。对国家和人民的大忠大爱,是他最典型的特征。他曾经对我说,1950年,29岁的他在美国艾莫黎大学研究生院英国文学专业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就投奔新生的祖国。回国前,他给正在热恋的女同学写了一首一千多行的长诗,用最高级的道林纸抄写装订成册,再装上非常漂亮的皮面,奉献给那位女同学。长诗最主要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如果我不更爱自己的祖国,我又如何配得上爱你?”
贺老是民进会员,并曾任民进广西区委主委,民进中央常委。他认为,民进作为参政党,要为国家、为民族振兴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就必须搞好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继承和发扬民进老一辈领导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大无畏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2003年底,在自治区党委领导的倡导下,广西各民主党派自觉、自主、自为的系统开展了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民进区委会成立了宣讲团,当时已80多岁高龄的贺老仍然十分关注民进的事业,积极地参加了宣讲团的活动,深入到南宁、柳州、北海等市向民进会员宣讲马叙伦、王绍鏊等民进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风雨同舟、可歌可泣的事迹和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他强调指出,这些优良传统是民进的传家宝,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扬光大。
2011年,90岁高龄的贺老不顾年老体衰,热情地与致公党区委原主委杨兆旋先生一道,到广西民族大学为参加“关爱统战老人行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讲授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广西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贺老始终如一的政治品质,是多么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学习!
贺老是好学多思、见贤思齐的楷模。他从1954年就担任广西师范学院的中文教授,还担任了美国威克森林大学客座教授、新英格兰学院客座教授,而且著作等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专家。他曾经担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政务繁忙,但从不忘记学者的本色。即使是退休后,他订阅的报纸杂志多达20多种。书就更不用说了,共有顶天立地的巨大书架15个。他对我们这些从事统战工作的后辈们的学习十分关心,经常耳提面命。在给我和我爱人的一封电子邮件里,他写到:
晓明、冀宁同志:
再送你们两位一组“圣诞节”幻灯片。我们都不信宗教(而且我一向反对中国人过洋节日),但是仍然可以欣赏宗教艺术。正如前几天我给您和彭钊同志一起发去的历史人物照片幻灯片一样,我认为做统战工作,就得接触各界人士,就应该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比较深厚的文化背景,因此储存一些历史人物的照片和资料,欣赏和了解各种文化的艺术,就十分必要。民进区委会彭庆山老师国学基础雄厚,对佛教也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他和佛教人士交往,条件就特别好,做佛教方面的统战工作也比一般人能力强。我不懂佛教,这方面条件比彭差得多。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才更加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后悔年轻时候没有读更多的书。我特别后悔我大学时候只读了英国文学专业(读英国文学是正确的,但不够)而没有再读第二专业中文系甚至第三专业历史系。现在虽然天天都在读书,可是年龄大了,记忆力和精力都衰弱了,效果也就大大不如年轻时候。这真叫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说这样的话,绝不是故意客气,而是肺腑之言,出自内心深处。上面我信口开河之语,如说错了,敬请你们两位批评指正。请打开附件看幻灯片。顺颂大安!
贺祥麟
2008年2月17日
贺老始终如一的学者本色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堪称楷模。今天,我们共同追思贺祥麟先生这位敬爱的长者和前辈,我想这既是深情表达对贺老的怀念之情,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弘扬他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品德,像他那样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祖国统一的事业中实现爱国理想,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